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表现

时间:2022-09-21 11:21:19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表现

摘?要:我们的专业世界里充满着关于如何能为未来创造实用的、绿色的、独树一帜的项目的畅想。这3个要素正是我们无时无刻所追求的。“实用”、“绿色”很好理解,而在新时代,新条件下创造具有艺术美感,并可被大家接受的、标志性的或“独树一帜”的景观作品却很棘手。

环境设计中美的表现可以分为3类,一种是自然保存下的生态形式,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表现出来的美;第二种是纯人工创造下的构造形式,非自然的存在,较有很强的意识表现;第三种是自然与人为构造或意识影响下的结合形式,它即可以直接是绿色植物人为组合的存在方式,也可以是提取自然元素后的构造形式。景观设计中采用哪类完全在于场地特点和设计者的意识需求。我们要在努力与探索中也要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从而设计更多可持续的和更长久的景观作品,让人们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关键词:自然美;未来;美的价值

一.美来源于自然

现在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秘的美学存在却需要我们去深究和利用。当我在众多书籍中寻找有关大自然创造的精髓时,我发现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美是曲线。自然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曲线形式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态。 自然中的曲线不仅仅是为视觉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建筑学、艺术诸多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作为自然之美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美的规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观性,而我们的设计也是客观的反应出人和社会,更多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处。

英国的特奥多·安德列·库克在《生命的曲线》中揭示来了自然界和美学的本质。本书属于科学的范畴,其中还介绍了许多学科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本书对螺旋曲线在宇宙发生,生命起源以及美学艺术诸多领域的重要性加深认识。螺旋曲线存在于我们的DNA,存在我们的身体组织,存在于植物生长,存在于大气流向,地球自转,存在于星系形态等等。一切都在证明它的美的联系。我完全赞同他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这种自然形式和机械系统一样,能量是按照一定的途径平均分配的,该途径可以用几何结构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然中的螺线曲线按照自然能量的规律形成,其几何结构正因其中蕴含的自然能量而感到美的存在。这一点在力学要求最高的桥梁设计领域最为明显,单纯的力学结构,无需多余的装饰结构就能让它魅力无限。

实际上有许多的伟人很早就对科学和艺术拥有广博的知识,他们迫切的研究世界显示的一切。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广见博识的人也越来越少。达·芬奇与丢勒在他们的绘画中都对自然中的螺旋形式有非常细致的研究,并在其他的领域中运用。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精神,也许绘制的艺术作品中就缺少一份“美”的感受。

二.美在未来设计的发展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美”在设计中必须的完全数字化的。以后的设计是在电脑操作下的量化信息设计,所有的分析数据会因为电脑的强大和实际的需要而更加繁琐,数据也会更精确,这是人脑不能完成的。以往和现在,徒手绘制设计草图是一位设计师的表现风格,或者说是艺术表现,但在不久得将来,我们已经无法考绘制方式来表现更复杂和准确的结构。比如设计建筑中曲线变化的力学结构。这种数字化到来时设计体验会反映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表现的载体会是二维成像,也会是三维成像,甚至是四维的。它是新的美的形式。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美”在设计中会是曲线中求变化(也可以说是变化中求曲线)。随着动画的发展和影响,客观存在的景观实体可能也会变得能动起来,到时候就会完全颠覆景观多样性的概念,一处环境就能“包罗万象”。

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产生了更多的灵感。螺旋曲线的利用能在对自然、生命、生长、回归自然等设计中散发出洗染规律的魅力,因为螺旋曲线本身就是一种变化,适应的象征,是美学和自然力量的代表。比如设计师设计了泰国芭提雅 - 希尔顿酒店的一楼大厅,17楼大堂,酒吧,餐厅以及建筑内的主要交通空间。在这里先介绍17楼大堂与酒吧部分。在室内吊顶的设计中加入了流线感的破浪纹理,在室内中体现了如潮水般的自然体验。吊顶的设计必然是需要电脑3维的辅助,起伏的纹理变化而不重复,并每一处衔接得当。如类似的复杂结构,需及时出曲线的每一个部件并预制所有的特殊组件。这样在现场是实施中才不会有差错。

扎哈哈迪德是炙手可热的普利策奖建筑大师,最近她刚刚完成了位于伦敦切尔西海港区英皇道的新 乐家展廊。建筑外观清晰地展示了乐家致力于设计和创新的承诺,其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建筑正面成为乐家 伦敦展厅独有的身份特征。参数化设计工具和发展的技术让这一切得以实现。空间自然,没有垂直投影的地方。建筑师享受这样的天份性和复杂性设计。

未来的设计知识构想,但它并不远。到那时环境中“美”将是变化多端,也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未来,景观设计师应该意识到,建筑正在变成一个更加明确的信息传递媒介,而依附于它的外环境也应该起到同样的作用。他们都应该在视觉文化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鲜艳或者灰暗的颜色,交错或者开阔的空间,特异或者统一的元素将成为景观和建筑的语言。当然,这个前提是已充分考虑到主体的功能化、人性化还有技术层面。

三.结语

环境中有设计,设计中有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多种多样,本文虽侧重于自然中曲线美的形式,但并不表示其它的形式就差,只是在理解自然有关的设计时,可能曲线的形式更优于其他的选择。我们应在以后的设计和学习中多积累相关的知识来发觉“美”的价值,美化我们所热爱的生活环境,实现我们对环境艺术事业的理想与期望。

参考文献:

[1]《生活在景观中》 阿诺德·柏林特著

[2]《环境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 【美】Jack·L·纳斯 编著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1988

[3]《人类与地球母亲》 【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 出版时间:1992.

[4]《生命的曲线》 编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上一篇:探析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下一篇:谈视错觉原理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