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9-21 10:52: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其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制定了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目标。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语文教师“越俎代庖”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依据自身优先占有的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把有关课文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文章结构、主题思想、词句分析、写作特点等内容和结论照搬到课堂上,并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给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既定答案的途径,然后想方设法让学生沿着这条途径找到答案。学生无需探究、无需思考,甚至无需提出问题,只能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从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与实施,势在必行。

一、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阅读教学

我在具体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初步探索出了以“猜读导学、自读质疑、互动设疑、拓展创新”为基本特征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文,读出自我,获得独特的感受,表现独特见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不超过10分钟的适时点拨。

1.猜读导学。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自我“猜读”。 通过这样的自我阅读实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拉开阅读教学的序幕。猜读内容包括:①体裁;②题目的作用;③内容;④主题等。

2.自读质疑。此环节教师不做任何暗示,不左右和影响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让学生以独特的个体生命触摸课文,形成原始体验。

“自读质疑”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进行初步的自我阅读信息提炼,把了解到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便与其他同学交流,进行资源共享;二是学生自读课文,在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中思考问题,一定会产生疑问,把自主阅读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与其他同学讨论,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得到解决。这一步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快速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为问题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3.互动设疑。这里的“互动”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问题讨论的互动,即“生生互动”;二是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点拨、设疑互动即“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教师不做任何带有明显倾向的插话,让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鼓励不同意见,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释放出来。具体做法: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讨论“自读质疑”环节的问题,互相补充、完善,最后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进行问题的解答本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在全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解答并基本达成共识,但也有学生解答不到位、不透彻的问题,需要教师参与进行更深层次的点拨;同时,学生由于受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的限制,对课文主题的挖掘和理解达不到应有的水平,需要教师适时进行设疑,引导、启发学生对课深入的阅读,提出学生思考不到的重点问题。教师设疑后,进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供学生参考,使学生受到启发,深化或调整自己的阅读理解。

4.拓展创新。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材料的阅读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展思维;最后教师引领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创新,学以致用。

二、实施“读写结合”的课外阅读教学

阅读与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板块,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结果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存在断层因此,我在研究过程中,尝试构建了两者互动的基本模式,实施“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1.“以写带读”——用作文教学带动阅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在学生到达“知困不作”的境地时,教师再做如下点拨:在你以往读过的文章中哪一篇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别人是如何学则、取舍材料的?人家是如何表达思想观点的?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具体问题去思索曾读过的文章,并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切实了解到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认真而广泛地阅读别人的优秀文章,学生就会在实践层面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性。

同时利用作文讲评来指导学生阅读。我们放开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试着分析文章的材料、结构模式、语言、思想感情的表达、主题的表现等特点。后找一些同学对照自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这样,不仅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找出了自己的不足,还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做到了以写促读。

2.“以读促写”——用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

(1)阅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拿来为我所用。

(2)阅读仿写。我认为,模仿是写作的捷径,仿写是化别人的内容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尝试仿写,并明确要求学生从仿句子入手,逐步过渡到仿段落、仿思路和仿写法。

(3)阅读延伸。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去启迪、开发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们在有目的的交给学生一篇选定的课外阅读篇目后,要求学生仿照该篇目中运用的拟人手法,发挥想象,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或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出读后感、评论等。

总之,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读写结合,以积累为基础、以模仿为桥梁,以延伸外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读促写,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益和写作水平。

上一篇:课改背景下理想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巧用电教媒体,让语文课堂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