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实践下的高校公益社团社会功能分析

时间:2022-09-21 10:24:12

基于道德实践下的高校公益社团社会功能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且为国内、国际范围内需要救助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益社团在我国的公益事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以高校公益社团的社会功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校公益社团公益供给的特点,进而对其实践育人功能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道德实践 高校公益社团 社会功能

前言

高校公益社团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公益社团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本文通过对高校公益社团的行为志愿性与民主管理性的公益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基于道德实践下的高校公益社团的育人功能展开了详细分析。

一、高校公益社团的公益特点

所谓高校公益社团是指以面向社会公众并为其提供公共物品作为组织目标的大学生社团,其服务的对象是在生活方面存在困难的社会群众,且所提供的物品是无偿性的社会公益物品。高校公益社团的公益特点为(1)行为志愿性。高校公益社团是由具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大学生自发组建的并由全体大学生自愿参加而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对于高校公益社团的成员而言,其参与社团的精神是一种志愿精神,是一种不以报酬与收入为参与目的的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1]。因此,无论是高校公益社团本身,还是其所提供的社会公益服务均具有高度的志愿性;(2)管理民主性。高校公益社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由于成员均是以个体的形式参与到社团当中的,这就使得高校公益社团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社团的内部管理活动和外部公益活动大都是在征求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才开展的,这样一种平等、民主的组织结构与团体运行模式不仅为社团成员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大幅提高了社团的工作效率。

二、高校公益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研究

1.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公益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首先体现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体说来包括了提高大学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等方面。就提高其实践能力而言,虽然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与其所学专业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高校公益社团的成员在开展相关社会公益活动时,往往可以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人们进行工作交流和经验分享使其学到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并可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其自身知识的综合水平[2]。在社交能力方面,为了使得公益活动的效果达到最佳,在开展公益活动前,高校公益团体的组织者必然要先了解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并对其展开分析,从而确定出合适的公益服务对象(个人、群体),并与服务对象就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沟通交流。此外,为了获取充足的公益资金,社团成员还需要多方奔走,并鼓励和游说社会各界人士或商业机构为其公益活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在上述过程中,高校公益的社团成员的社交能力便得到了大幅提高。

2.培养高校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道德实践下的高校公益社团育人功能的另一体现为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协作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社团成员的团结性,二是凝聚人心。由于高校公益社团的本质便是由一个小的学生群体组成,其聚集了一群关注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了推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3]。由此可知,这种兴趣团体要想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就需要集体精神的弘扬和发展,而社团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正是对集体精神的不断深化。在从事相关社会公益活动时,每个成员都希望为公益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有效提高了团队的合作能力。社团自身发展定位的明确和良好愿景的形成都是全体社团成员共同奋斗的理想与目标。这种理想不仅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感,而且也使得成员在从事相关的公益活动中获得团体的归属感。

3.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高校公益社团是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的主要载体。就现阶段而言,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愈加减少,加之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使其在竞争中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追求。高校公益社团的组成和发展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并通过相关的社会现象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校对自我道德标准,进而树立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引发社会群体对公益事业的反思

此外,高校公益社团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引发广大社会群众对相关社会问题与公益事业的反思。例如,某高校公益社团在开展“探望敬老院老人”的公益活动时,就老人跌倒的“扶不扶”问题进行了交流。部分成员认为老人跌倒应该扶,部分成员由于考虑到“被讹诈”的问题,则持反对意见,而老人们对此也是意见不一。这项公益活动在开展之后,使得社会群体对“扶不扶”的问题产生了广泛讨论。可见,高校公益社团不仅对大学生起到了思想道德的培育作用,而且也引发了社会群体对从事公益事业的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的反思。

结论:本文通过对高校公益社团的公益供给特点进行分析,并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陶冶大学生情操以及引发社会群众对公益事业思考等方面对高校爱心公益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做出了详细研究。可见,未来加强对道德实践下以育人作用为主的高校公益社团的社会功能研究力度,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高校公益社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并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媛.创新型公益实践活动对高校公益社团发展的启示[J].南方论刊,2013,05(12):58-60.

[2]李波,李媛.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公益社团的运行机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06):54-56.

[3]卢榕炜.浅析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困境和解决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21):90-91.

上一篇:从哲学角度思考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下一篇:军旅特色教育对学生挫折教育影响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