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21 10:04:20

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发展进程现状,以及其城市扩张势必引起环境的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城市污染成因的分析,得出城市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提出环境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相辅相成关系。

关键词:环境污染,城市发展。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城市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很多的环境问题。

城市发展建设中会滋生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噪音污染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的环境污染其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世行的资料,发达国家的城市的大气状况要远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再次,城市化过程存在损害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城市化不仅会变更 土地用途,也会削减自然环境的范围,并可通过各类污染损害自然环境。最后,城市环境污染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据估计,如果不利于健康的悬浮颗 粒物浓度标准降低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安全的平均水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每年大约可以避免30~50 万人的过早死亡。另外,根据世界资源协会(WRI) 的统计,发展中国家5 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中80 %是由于空气污染而产生的肺部疾病所致,城市居民所患的呼吸道疾病中20~30 %应归因于空气污染。2004 年联合国环境署曾发表报告指出,大气污染使孕妇早产和居民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加60 % 。

.城市严重污染的成因分析(一) 人口与经济的双高速增长机制导致城市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工业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这必将会带来对原材料的更多需求,同时也会产生更多数量的废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进一步加大。当越来越多的人口转移到城镇后,会产生大量的物质需求,相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排放。 (二) 城市环境治理适应不了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需求,我国重要产业,如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些产业发展对电力等能源工业提出新的需求,导致煤炭、火电等产业污染物排放的规模化扩张。 (三) 一些城市政府回避治理责任,尽管环境保护部已经建立,但是在城市层面,有利于污染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还有待完善。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还存在污水处理厂拖延建设或者建设后不有效运行的现象。 (四) 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并造成污染的扩散我国的许多城市在建设布局过程中缺乏内部的功能分工,一些污染型企业长期盘踞在城市的居民区周围。对于这样的企业,搬迁难度大,规模,资金都是一大难题。当地政府为了GDP,为了经济,也会纵容这样的企业长期在城市居民周围存在,要想达到宜居环境,有环境污染的企业,厂家就必须远离生活区。(五) 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对于环境的污染日趋明显,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噪音等。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值得我们加以借鉴。(二)如何避免和减少城市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首先,要形成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近年来,一些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提出,要在可持续城市设计中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并且在程序、方法、机制等方面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要结合中国自然禀赋特点,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环境治理的内容,在城市建 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专家与市民的意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环境的约束力。其二,要重视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注重设计紧凑型社区与建筑,充分减少闲置空间;尽量利用城区现有的设施;发展可步行的社区,注重多开发高层建筑;减少大户型面积的住宅以节约土地;配 套建设社区的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减少市民的交通运输需求。 第三,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在城市产业建设前,应加强环境准入审核或核准,提高产业的环境质量;在运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绿色税制方式,提高各类污染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不排除采用行政手段,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并转;同时,要采取引导、鼓励的方式,促使企业建设能够脱硫、脱 硝、除尘等的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第四,加强环境改善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内部一体化合作。在北方地区,可以通过进一步恢复植被、减少地的面积,减少灰尘进入城市,减轻城市的污染。 而南方的城市周围如果能够密植林木,便可以吸收城市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第五,更加注重发展公共交通,适度限制私人汽车。目前,我国城市平均公交分担率不足10 % ,而欧洲、日本、南美一些大城市达到40~60 %。第六,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政府的环境责任。要加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的监督,强化环境政绩考核,增强城市政府的责任意识,扩大市民对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参与。

面对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失衡问题,我们最值得关注的是城市生态的修复和创建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园林建设,城郊森林建设和城市绿色隔离带建设。我们拥有的城市绿地极少,景观保护作用极其不明显,而城市绿地被称为“城市的肾脏”,具有维持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满足居民休闲、娱乐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净化空气,吸附粉尘、防风护沙的功能。对于加大绿地系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如果过分夸张不但会导致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自然生态承载能力,更会导致土地开发少许而房价上涨。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问题,提高生产力,改善城市环境、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环境面貌,城市的发展应该与与环境问题齐头并进。让我们在发展城市化的同时,注意到人们的宜居,发展与环境共同进步,其实并不矛盾,就看我们怎么利用,怎么取舍!环境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阚海东.黄薇.陈秉衡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和健康影响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2008(03)

[2].中央工作督导组北京组 城市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8

[3]刘峻杰 共创北京绿色奥运-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新闻会 2007

[4]城市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需因地制宜 2008

上一篇:山区电网10kV线路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 下一篇:安慰剂效应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