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1 09:57:11

浅议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作者依据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教学管理的实际经验,从敬业精神的培养、评价机制的优化、教学实践的磨练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四个方面,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认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能够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关键词: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按新机制运转的本科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生中“本科生165.7万人,占当年普通高校本科生总数的16%,多于扩招前1995年616所公办本科高校在校生163.8万的总数”①。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缺乏,且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即所谓“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青年教师比重高、返聘的老教授挑大梁,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相当缺乏。这种师资结构的不合理源于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是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学术水平及福利待遇对骨干教师缺乏吸引力。这种局面短期内不可能解决,但面临学士学位评估及2013年教育部整体验收等重大关口,培养自有青年教师迫在眉睫。我们结合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的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一、因势利导,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只有经过教师多年的实践积累和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教学能力才有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一名专职教师需要五到十年的磨炼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一位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没有献身三尺讲台的坚定信念,则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这种信念与执着我们称之为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青年教师才有可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并非朝夕之功可以促成。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敬业精神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青年教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自我评价较高、成功的欲望很强,这种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和发挥,并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栽培,最终能够升华为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管理方的学校应尽可能满足青年教师的良好愿望,将青年教师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与其职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他们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比较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并以此为基础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院从各大专院校招聘了一批硕士毕业生,作为教学中的新生力量来培养。为让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安心教学,学院努力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较好的成长环境。大胆提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教师,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给他们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努力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在青年教师中初步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评价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

学院对全体教师实施“2―7―1”考核制度,即20%的教师评为优秀,70%的教师评为合格,另有10%的教师评为基本合格,并依据评定等级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这一强调现实教学能力的评价制度,对于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7―1”考核制度给青年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教学热情。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较短,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他们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是评教中的弱势群体。因此,从青年教师的成长来看,“2―7―1”考核制度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为消除“2―7―1”考核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学院积极引入“发展性评价”,以弥补原考核制度的不足。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在肯定青年教师发展潜力的前提下,对青年教师暂时的能力不足持相对宽容的态度,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青年教师渴望成功、渴望发展,迫切需要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行的支持,“发展性评价”是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一种必要补充。

在新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指导下,各教学单位充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如选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又如对工作未满半年的青年教师,其评价结果暂不与课酬挂钩。同时,学院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宣传,青年教师热爱教学、锐意进取的良好教风初步形成。

三、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需要青年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又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为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学院努力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学院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活动”,吸引了全院半数以上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和教学交流,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自该项活动举办以来,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各专业的教学骨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除了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外,类似于教学竞赛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从管理的角度讲,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机,同时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并非否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缺乏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的不合格教师一样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并不矛盾,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且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管理方的学院,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这是教师队伍正规化、专业化的基础,但仅此难以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主动钻研教学的热情。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实施人性化管理,满足青年教师崇尚知识、追求上进的精神需求,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均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刚成立不久的新机制独立院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将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融入到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使青年教师内在的成功欲望转化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促进他们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需要呵护,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和适当的职业发展平台有助于他们教学热情的提高。但是仅仅靠热情的推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能力,因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考评制度成为规范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对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乃至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管理方的学院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注释:

①潘懋元.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1-2.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3.

[2]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0,(1).

[3]余承海,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1.

[4]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本文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论文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对职业中学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下一篇:针对孔子学院的网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