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解读

时间:2022-09-21 09:54:25

北京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解读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这两个规划在结构上都分为五个部分,两个规划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有关内容的细化,是北京市针对妇女和儿童群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行动纲领。这是北京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2011年8月12日,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这两个规划在结构上都分为五个部分,两个规划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有关内容的细化,是北京市针对妇女和儿童群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行动纲领。这是北京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明确妇女儿童发展战略思想

2006年,北京市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妇女儿童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然而,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妇女和儿童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城乡妇女儿童发展不平衡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变;妇女和妇女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问题既制约着妇女儿童发展,也影响着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和社会和谐。

在此背景下,“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为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要求,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从当前首都妇女儿童发展现状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儿童优先发展,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妇女发展规划》有“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自身全面发展。关注妇女切身利益需求,努力促进妇女在决策管理、经济参与、文化教育、身心健康、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环境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注重社会公平。

三是坚持主体参与,推进妇女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的权利,充分调动妇女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和支持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有四项原则:

一是儿童优先原则。在制定法规、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

二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处理和儿童相关的一切事务应从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利益出发,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三是平等原则。为儿童创造公平社会环境,保障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四是儿童参与原则。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

体现精细化管理要求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从十二个领域提出加强妇女儿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并提出组织实施保障及监督评估办法,体现了提高各类人群服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的要求。

妇女发展规划涉及七大领域

包括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七个领域,共设立22项主要目标、52项支持性指标和48项策略措施。

其中,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对市、区(县)、街(乡、镇)、居(村)各级领导班子女干部的配备都提出明确要求。规划首次对市人大、市政协常委中、处级正职领导干部中、社区工作者中女性比例、妇女及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求。规划提出,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均达到30%以上。全市党政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女性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处级正职领导干部中的女性比例达到18%以上。社区工作者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

在妇女与教育领域。提出对妇女的终身教育和对女性人才的培养等内容。新增了“15岁以上女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新增劳动力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15年”的指标。

在妇女与健康领域,对建立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长效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提出孕产妇死亡率要控制在12/10万以下,比“十一五”规划的15/10万有所下降。

在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是与“十一五”时期相比规划新增加的领域,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个层面,对妇女享有的社会保障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加大对贫困、残疾妇女救助力度。

儿童发展规划涉及五大领域

包括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社会保障、儿童与法律、儿童与环境,共设立17项主要目标、53项支持性指标和41项策略措施。

在儿童与健康领域,提出控制出生缺陷,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工作,控制和减少儿童伤害、心理疾患发生等明确目标。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0%。

在儿童与教育领域,特别是提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率要达到90%的指标。

儿童与社会保障领域。这个新增领域在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提高针对儿童的公共服务、残疾儿童康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目标要求。提出研究制定《北京市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改善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条件等策略措施。

体现社会管理格局的建设方向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在妇女儿童工作中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要求。

一是明确政府主导作用。规划指出应强化政府在妇女儿童事务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妇女儿童规划、投入和建设力度。政府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

二是鼓励妇女儿童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提升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渠道。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畅通儿童表达意愿的渠道,重视吸收采纳儿童的意见诉求。支持儿童在学校、社会事务和管理中发挥参与作用。

三是提升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发展龙头、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培育、扶持服务性、

公益性、互社区妇女组织,支持各类妇女组织开展活动,承接社会公益项目。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妇女儿童社会管理工作,提供面向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鼓励规范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形式办园格局。鼓励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

规划三大关键词关键词之一:平等

一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让妇女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妇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平等法律政策、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权益。推进妇女依法行使民利,提高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健全女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在公务员招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确保有适当比例的女性,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等竞争机会。构建城乡一体化妇女充分就业新格局。完善、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倡导先进性别文化,优化妇女发展社会环境,使妇女获得平等参与发展的机会。

二是为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卫生保健等服务的权利与机会。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体制,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确保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16周岁以上残疾儿童平等就业权利。

关键词之二:提升

一是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教育、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妇幼卫生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将妇幼卫生管理与服务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步伐,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转变,实现社会救助无盲点,社会福利适度普惠,政策相互衔接,公共服务高效便捷,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二是提升妇女儿童领域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妇女儿童公共服务体系管理能力,规范考核指标,理顺责任分工,提高妇女儿童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实施《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居家养老设施和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妇女儿童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三是提升妇女自身能力。加强女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注重农村女干部、女党员培养选拔,加强女性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妇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推进妇女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以提高城镇女性失业人员、农村妇女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培训补贴。加快对女性技术人才、农村女性实用型人才培养。大力提升妇女综合素质。

关键词之三:保护

加强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全面建立包括妇女儿童就业保护、社会保障、法律权益保护、安全保护等在内的保护体系。完善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健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严厉打击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健全家庭暴力干预机制,完善保护妇女儿童的法规政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上一篇:政策动态 第10期 下一篇:房地产发展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