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时间:2022-09-21 08:52:37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闲置土地也随之增多,农民私下口头流转成为主要流转方式,这对发展农业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个别地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发生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借土地流转之名收回农户承包地搞承包租赁,低价长时间一次性流转农民承包地,借土地流转之名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尤为突出。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新的考验。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早谋划、早摸底,确保土地规范有序稳步流转,是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抓好政策宣传,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前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需要全民共同参与,要采取各种方式宣传现行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让群众知晓流转的好处和程序。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相关土地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下开展的,要让群众明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承包权、经营权、转让权在农户,在99年土地承包经营权续签前提下,农户自愿流转的原则,由发包方各村委会指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流转,依照规范的流转合同书进行签订,要进行经营权变更和流转合同鉴证的必须按照程序规定和所需材料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申请办理。镇、村两级做好宣传发动,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群众家喻户晓。

二、创新方式,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点

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总结提升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创新丰富土地流转机制,主要把握好三个结合,六种方式。一是把土地流转与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二是把土地流转与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相结合,三是把土地流转与经济能人的培养相结合。采取多种流转方式,充分发挥土地效益。一是股份合作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形成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合作机制。二是基地带动式,通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引导周边农户将承包地成片流转给企业、大户集中经营。三是租赁经营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租赁给种植大户经营,减少因农民外出务工或无力自主经营造成的耕地撂荒。四是互换重组式,鼓励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互换方式进行土地连片经营,实现农户承包地块相对集中,提高户营规模效益。五是托管经营式,鼓励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托管农户自愿委托流转的承包地。六是转让经营式,鼓励长期举家外出务工经商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将所承包的土地有偿转让给种植大户经营。

三、规范管理,是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

(一)建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情况登记簿,并搭建镇、村两级信息和服务平台,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情况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二)建立规范合同签订制度。乡(镇)要建立规范合同签订制度,除代耕期不足1年不需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外,所有农村土地流转都必须依法签订全县统一格式的书面合同文本,坚决禁止口头流转和其他私自约定的土地流转行为,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私自篡改规范性合同文本中必须的条款内容。

(三)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乡(镇)要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流转合同签订后,流转双方应将土地流转合同及时报送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鉴证,如有不妥应给予指正,如发现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应依法予以制止。

(四)建立经营权变更审查制度。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审查制度。承包期内,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四、健全机制,是土地流转工作的保障

(一)建立业主资质审查机制。要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机制,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业主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查,对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审查,对项目的效益风险进行审查。

(二)建立流转风险预警机制。要积极鼓励农民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户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农民与其利益的有机联结,并支持土地出让方向受让方提取一定的风险保证金,专户储蓄,共同管理,合同期满如无违约,则如数退还风险保证金本息。一次性流转土地规模较大的,可积极推行流转行为担保,切实保障流转双方权益。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能,做好土地流转的追踪、巡查和督查,随时掌握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双方履约状况,及时纠正违规流转、调处违约事件。

(三)建立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土地流转价格实行政府指导、自主协商的方式,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对辖区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合理确定各类农地的质量和等级。

(四)建立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建立民间协商、镇、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有效调处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纠纷。土地流转发生经济纠纷不愿自行协商或协商不成的,由乡(镇)、村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由当事人申请依法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意义重大,然而,由于群众怕麻烦,法律意识淡薄,双方自愿口头流转形式的较多。因此,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程序需要各村委会以及各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促使土地增值,保障群众的收益不受损失,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上一篇:高层建筑金属门窗防雷技术及检测实践 下一篇:对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