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子专业课改尝试

时间:2022-09-21 08:51:47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子专业课改尝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能否兴旺发达, 关键在于毕业生能否抢手于市场。就目前情况,学校中专业的教学应与时俱进,必须实施专业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电子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就业导向;电子专业;评价机制;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27-02

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凡是坚持和重视这个教学宗旨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率较高,学校生源较好。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类专业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所以,如何构建适合学生实行和就业形势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专业是否可持续发展。但眼

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有下列问题:

(1)课程的实用性不强,电子专业知识在大量的更新,而教材内容滞后,且理论知识偏多偏难偏深,不适应企业与市场需求。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职业教育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很多教师怕承担课堂安全责任,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学生实践。

(3)就业率偏低。造成这个现象的问题有诸多方面:比如,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定位太高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又如,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校期间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再如,一些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存在着差异等。

以上问题涉及面广,严重制约了电子类专业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以就业导向下的前提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为此本人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对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有以下尝试,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学生实际增、减、合教学内容

首先,我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取舍。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讲,教材里所涉及到的内容不可能全部讲完,各学校专业的侧重不同,要根据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不强,教的越多,不代表学生学的就越多。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本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可接受程度,对复杂而理论的算数推理尽量简单化,把握好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其次,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有选择性的增加课外知识。科技的进步,使得在电子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迅速渗透到了工业、农业、国防、环保、生活等个个方面。根据这样的社会形势,本人在课堂中增加了更多的应用知识。比如,在教学中少讲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多讲元器件的实际应用。少分析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多讲日常生活中集成块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再次,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结合。电子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理论的依据来分析和解决。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技能教师只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或是,教师一般先讲理论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后在进行实践的操作练习,这样很难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打破传统,采用先看后学,先做后讲的方法。例如,在讲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的模块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外形的三极管,使他们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再介绍元器件的结构、作用以及具体地应用,学生听起来则很有兴趣,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操作的过程,教他们如何检测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好坏。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和操作能力都大为提高。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改革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就目前中职教育而言更是如此。这也就要求教师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强迫学生去学习变成学生自愿去学习,最终能够乐意去学习。眼下本人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做个简单的阐述。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任务,学生在自主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可设计为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等多个环节。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的好处。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查漏补缺,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符合目前的教学理念。又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使得人人都参与了创造实践活动。同时,注重任务实施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互换,建构出个人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一个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求知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加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进步,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改革

组织考试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中职学校的考试最终目的应是实现就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单一的采用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对于个别公认的优等生来说,其实也就是解答问题的能力强而已,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根本无法体现出来。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后进生、学困生而言,看到试题反正就是答不上来,不是乱写就是发呆,有的甚至打瞌睡。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特别要重视考试与评价制作的改革。尤其对于专业性强的课程,应减少理论考试比例,加大实验、实践操作考试比例,又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使考试更能全面评价学生。更能发现每位学生的亮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校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和弹性。学生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课。学分制的实习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淡化了优生与差生的差别。既保证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既能快速地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对本人实施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相辅相成,为这次改革带来了许多方便。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教育的最终成果要由社会、市场、企业来评价。所以,学校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知识。邀请企业专家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最新的业务知识,开展技能培训,介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学生也可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建立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在让企业培养模式和企业素养教育充分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来的过程当中,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愿意学习的学生,逐渐培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团结协作的作风和敬业爱岗的精神的人,从而深受企业的欢迎。

最后,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势必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实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尝试教学方法,职责所在,坚信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 周晓健.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4.

[3] 郭志勇.从就业导向看职业教育发展[J].淮北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5.

[4] 万春芬.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让数学融入幼儿生活 下一篇:略谈中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