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时间:2022-09-21 07:22:52

浅议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伴随产业的逐步发展,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也如火如荼,费希尔等人首次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配第与克拉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之后,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完善了产业结构理论,加深了对产业结构的认识。

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农业―工业―商业效益的渐进增长,势必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逐步向到第二、第三产业过渡转移。科林・克拉克进一步指明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国民经济成长应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以具有扩散效应的主导产业为核心交替演变,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刘易斯指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多由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组成,主要通过扩张工业吸纳农业过剩劳动力,消除工农之间及其内部结构失衡,实现工农业经济平衡发展。

二、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我国服务业规模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34.12%上升到2002年的41.15%,但从2003年开始,服务业占GDP比重渐渐下降,不足40%,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2%的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投资集中度过高。近年来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加工制造行业,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以及传统服务业为主来推动经济增长,逐渐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是产业发展效率较低。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资源消耗,而并非靠技术更新和工艺流程优化。2006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少于5%的就业人口就可以达到我国高达42.16%的就业人口所能创造出的农业产值。

四是产业供需不平衡。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值多年在55―65%的区间徘徊,从2001年至今,消费支出比率一直低于60%,远落后与发达国家80%,发展中国家70%的平均水平。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

国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布局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合理划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而,根据各类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来对国民经济各产业进行划分,才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高效的发展。

基本产业是所占GDP(GNP)比重大、产品平均利润率较低的产业。主要指保障性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对其他产业的生产和服务具有支撑性作用。

重要产业是所占GDP(GNP)比重较大、产品平均利润率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产业。主要指产值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业和一些传统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导向产业是所占GDP比例不大、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主要指产值小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发展起着方向性和趋势性的带动作用。

四、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应从数量、质量、空间三方面进行调整,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是从产业结构的数量来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必须保持合理的产业比例关系,即各个层次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要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通常而言,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和根本的需求是基础产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因而,发展基本产业是保持国民经济高效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次之才是重要产业和导向产业的发展。此时的产业结构模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金字塔”型。对于中等发达国家而言,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基本产业和导向产业则作为重要产业的左右两翼,支撑重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跨越式腾飞。此时的产业结构模式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体”型。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导向产业则占据主导地位,带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实现跨越发展。次之才将基本产业和重要产业作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此时的产业结构模式呈现逐渐增加的“倒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

二是从产业结构的质量上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因国民经济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则在基本产业,重要产业则保持合理的速度逐步发展。随后则逐步由基本产业向重要产业过渡,而导向产业则作为支持和辅助方式保证基本产业向重要产业顺利转移。对于中等发达国家而言,因国民经济以资金密集型生产为主,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则是重要产业,通过产业内部调整变化,重要产业源源不断地汲取导向产业的新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优势,壮大重要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则是运用导向产业的技术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技术在开放的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完成向重要产业的技术输出和转让。

三是从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上分析,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区域功能规划要求和现实基础条件,确定区域内产业及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或预期格局。国家需要根据“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在规划中明确基本产业、重要产业和导向产业的区块建设,优化空间结构和区域位置,加快实施区块规划建设,对基本产业、重要产业和导向产业所需要的土地、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做出科学的安排和超前规划,形成各地、不同片区之间重点突出的、各种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

四是从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影响,使得各国产业成为世界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产业分工从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发展到产业内、甚至是企业内的国际分工,导致产业转移国际化;而产业资源大规模全球配置、高新技术进步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将推动全球资源配置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全球化。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产业全球转移和全球升级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资源优势,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国际产业竞争力。

总之,产业结构优化需要根据产业贡献论对产业的划分,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均衡发展。

(郭佳璐,1981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探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