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指导读书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时间:2022-09-21 06:59:58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指导读书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能开阔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求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

然而,我们现在的好多孩子沉溺于漫画和卡通片不怎么喜欢读书,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正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正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一、开展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来激发阅读兴趣。

1、编排童话剧

组织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然后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篇自选伙伴,分配角色,自制道具,自导自演编排表演童话剧,各组表演,师生评价总结评委打分,最后颁奖。

2、调查、访问活动

高年级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课外去图书馆、书店或上网收集名人爱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读书的体会并做好笔记,整理采访记录。然后全班交流调查、访谈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

3、故事擂台赛

班内定期举行专题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或教师讲,或学生讲,大家在乐中读,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积累,而且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4、 开展制作剪贴册活动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文章、图片,学生的兴趣相当高,都以自己收集的材料多、新鲜而自豪,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鼓励学生将日常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剪下来分类收集,积累成册。这一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和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

5、建立图书角

在班里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来,与其他同学共享。给班内图书按散文、科普、小说、诗歌、童话等分类,做个书目,并标明书主人姓名,制定借阅规则,轮流担任小图书管理员。小小图书角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只要一有时间,同学们便到图书角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

6、争戴“读书奖章”

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班内增设特色奖章“读书章”,成为读书活动的评估和激励手段。

二、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选择有益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教师要不定期地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接受程度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我结合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有关革命先辈事迹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等,重点推荐了革命小说《红岩》、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革命题材的小说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小兵张嘎》、《保卫延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我结合五年级第三组“爱科学”专题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我们爱科学》、《走近科学丛书》、《中国科学家探险手记》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普名著,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

总之,在推荐书目上,要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想办法给他们充实更多的阅读资料,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能力,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主要有以下方法:

1、 运用迁移。对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养成默读的好习惯。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训练。

3、进行速读训练。学习略读和浏览从而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从中捕捉重要信息。

4、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用圈、划、点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感受。

5、查阅辞书、资料及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

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交流阅读收获。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而不写,印象不深,我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写读书笔记。主要采用三种读书笔记:一是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富有哲理的、自己喜爱的词句摘抄下来,可以按写景类、人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摘抄下来。还可以配以精美的彩色小插图,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定期举办摘抄本展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二是读一篇文章,逐段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脉络和写作思路,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抓住要点,具有高度概括性。三是表格式的读书笔记式样如下:

全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主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自主读书,终身受益。小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循循善诱,坚持不懈,逐渐让读书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语文教学论文选》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上一篇:浅谈幼儿语言教学 下一篇:浅谈滨海滩涂区软基处理多向水泥搅拌桩质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