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导课程巡回培训工作综述

时间:2022-09-21 06:59:29

义务教导课程巡回培训工作综述

单位: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次培训各学科同时进行,设有培训场地多处,每一处培训场地都设有联络员和电教员,各地区教研室人员、电教馆人员、师资科人员、各学校领导密切配合,保障了各场地培训的顺利进行。安全保障。高度重视本次培训的安全保障工作,不仅重视专家组自身的安全,更重视参训教师的安全。培训前,要求各地市制定活动安全预案;培训进行时,做好报到登记,再次向参训教师强调安全问题;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的安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本次培训主讲教师来自我区教育教学、教研一线,大多参与过2004年我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和“送教下乡”工作,比较熟悉我区教育教学、教师现状。在解读“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和“校本教研”培训中,“寓理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风格生动、幽默,讲解深入浅出。解读要点、关键点、相异点、重难点清晰明确,不仅案例丰富,且提供多种实用的解决教学问题之技巧。对参训教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较大的启发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进行了自治区“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教研现状调研等工作,虽然时间短,但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活动。杨志老师结合各地市教育发展实际就中小学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讲解,每次讲座座无虚席。韩所长检查了各地区开展“十二五”课题情况,并给予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形式新颖,灵活受用我区地域辽阔,义务教育学校点多面宽。为扩大培训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师参加培训、了解课标、有所受益,此次培训要求全区所有完小以上、初级中学相关学科都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参训人数达到了6235人。为了使本次培训更加符合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各位专家根据各地区师资水平、教育资源和教育整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课件、案例和培训内容都做了相应调整,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当地教育实际、学校实际、教师实际。所有参训教师深切感受到,新课标完全能够也一定能够与我区教育现实进行无缝对接,人人可行,人人可做,人人可成。本次培训对我区今年秋季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效明显,反响强烈教师满意。一向喜欢观摩课而对理论讲座不大感兴趣的中小学教师们被各位专家的精彩讲解所吸引,认真听讲、认真笔记,无中途退场、接打电话、交头接耳等现象。各位专家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给参训教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教学模式,让参训教师领略了本土专家“源于本土”、“立于本土”、“高于本土”、“事理结合”、“生动活泼”的高水平教学风采和有效教学模式。事实证明,高层次、高水平、贴近我区实际的培训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欢迎。成绩优异。在培训学习活动中,各位培训专家把2011年版新课标与实验稿(2003年版)进行了比较,围绕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细致的解读。解读结束后,当场发放试卷进行测试,现场批改,现场颁发培训证书。参加培训的6235名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培训成绩为“优”“良”等级。反响良好。本次培训为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2011年版新课标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参训教师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指明了方向。参加本次培训的教研人员、学校负责人和学科教师纷纷表示:“过去认为新课程标准不切实际,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具体的指导作用,通过这次培训,认识到这种想法是片面和肤浅的,懂得了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动,理论学习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疑惑、困难和问题,渴盼得到解决,现在聆听了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新方向、新范例”;“这次培训很及时,对自身理论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经验分享

质量提升,教研为本。我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在初步完成了规模发展后,已经开始由规模发展向内涵(质量)发展转型,即只有“学得好”,才能“留得住”。内涵发展的主要支柱和抓手就是教科研工作。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的生产力,是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成为一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之路。加强校本教研是目前深入持久地提高我区学校质量的强大推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本地区、本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或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成长,培训为重。我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进入“规范性发展期”,我们要在加大规范办学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研究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强以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专家。立足本土,注重实效。本次培训着眼于立足本土教育现实、培养本土教育人才、破解本土教育难题、提高本土教育质量,因此,我们邀请的是有一线教学经历和教研功底的本土专家,他们分别来自区教科所、拉萨市教研所、城关区教师培训中心等单位。各位专家能够根据各地区教育实际进行课标解读,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强烈欢迎。参训教师表示:内地专家培训中更加强调理念的重要性,内容深奥干涩,脱离我区教育实际。而本次培训注重操作层面,很多专家就我区教师教学中的疑惑和困难都进行了解答释疑,使我们受益匪浅。深入基层,临床引领。本次培训活动目的之一也是对我区七地市教研部门工作的一种引领,为各地区教研部门工作出谋划策。本次活动内容之一是进行全区教研现状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梳理、分析研究、重点解决制约我区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问题。各位专家和来自74个县的教师面对面,对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疑惑、困难进行解答释疑。活动路途中,我们和多县的教育领导、教研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教研工作的交流。交流中,我们确实也发现很多问题,如:教研员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部分基层教师不知道“三维目标”是什么?不清楚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可见,无论是地区、县教研部门,还是基层教师,他们都迫切需要专家深入基层,临床引领。有效沟通,求真务实。无论是各学科课标培训中,还是校本教研培训中,都有培训专家和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环节。互动交流环节中,培训专家能够更加了解我区教育情况,针对我区教育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破解。通过互动交流,教师们的思考乃至疑惑和问题也会对专家有所启发。实践证明,只有培训专家和参训教师有效沟通,才能真正发现并解决我区教育中存在真实问题。

反思与建议

培训时间安排要充裕。为了在6月(考试月)前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各地区培训时间安排过短,参训教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会吸取经验教训,今后培训要围绕各地区实际,确定重点领域,安排教师迫切需要的内容进行培训,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并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疑惑和困难。后期跟踪指导很重要。通过本次培训,广大教师掌握了课标要点,对如何操作课标、引领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年秋季正式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在教学中定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这需要专家进行后期跟踪指导,以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基层教师迫切需要专家引领。在和一位来自阿里措勤县的教师交流中得知,他工作十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阿里地区,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时到地区师资科报到,第二次就是参加本次培训。有相似经历的教师很多。很多教师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区工作,嘴唇是青紫色的,身体机能明显下降,但他们却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着。目前,我区“两基”攻坚已经完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迫在眉睫,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靠基层教师。因此,作为全区教育科研部门的我们,一定要树立为基层教师服务的意识,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教师培训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训,更重要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作风的引领。本次培训我们不仅向参训教师传递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作风。培训专家都能提前十分钟到达培训场所;培训专家都是站着完成全程培训;培训专家都用PPT、电子激光笔进行教学;遇到道路塌方,培训专家早上5点钟起床步行十公里赶往培训地点;为了不让教师久等,培训专家来不及吃早饭;培训专家言传身教,课上着正装、打领带,注重仪态仪表。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一些细节片段,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我们培训专家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相信这种态度、精神和作风也一定会感染我们的参训教师。培训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一路走来,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最基层教师的朴素、热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萨嘎、仲巴、尼玛、双湖等海拔5000米地区教师的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我们;讲课后那经久不衰的掌声激励着我们。本次培训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区教育的整体面貌和我区教师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交流,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求各位培训专家就本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写一份调研报告,并在《教育》发表,以期对基础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上一篇:创新型网络人才培育形式 下一篇:地方义务教导发展的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