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情境走进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21 06:33:48

让问题情境走进数学课堂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性,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他们往往感到数学学起来很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紧紧抓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合理用好、用活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呢?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尝试

一节好课,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问题情境既由教学内容来确定,还要引人入胜。众所周知,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让学生既有积极思考的心理状态,又有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愤悱情境”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笔者就此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

1.采用数学实验,巧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实验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归纳总结得到数学结论,这在几何学习中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课前准备了3根长短不一的细棒,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最短的一根折去一部分,再试,再折去一部分,再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发现最短的小棒已不能围成三角形。此时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这样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具备怎样条件的3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一定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很自然地揭示本节课研究的课题。

2.采用数学故事和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好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把数学内容和有趣的故事相结合,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概率初步”时,我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位老爷爷叫他孙子去买火柴,并再三叮嘱,一定要买好用易燃的火柴。过一会儿,孙子高兴地回来了,说:“爷爷,我买了一盒很好的火柴,已经试过了,每一根都能很快点着。”全班学生听过后大笑。这时教师提出了“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并说明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新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

3.用身边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我们能把数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的定义”时,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都笑着回答:“还用问,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造成鸭蛋形状吧,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若是这样,车子就会忽高忽低!”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车轮行走起来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又一次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学生理解容易,且记忆深刻,兴趣大增,回味无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用游戏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各年龄阶段的人来说,人人都喜欢游戏,尤其是青少年。正是因为游戏的趣味性是诱发兴趣的关键,所以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旋转一节时,老师准备了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3、5、7、9的梅花、红心、黑桃,然后把梅花、红心、黑桃的方向调向一致。让前排的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与其他同学记住这张扑克是什么,然后教师把那张扑克旋转180度放入。因为那张扑克经旋转后与其他扑克的方向不一致,笔者自然顺利地找到了。但是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经笔者边演示边解释,学生知道了:原来教师是用数学的“旋转”“欺骗”了同学们。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感觉到了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再如,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内容时,我安排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已解过的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由我猜出方程,一、二……结果一一被我猜中,学生觉得奇怪,“老师怎么知道我们出的方程”?这就激起了学生的疑惑,感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也就激发了学生质疑、探索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作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新智.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探.化学教育,2003(2).

[2]黄秋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中数学教与学,2007(8).

作者单位:

江苏新沂市王楼中学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下一篇:函数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