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网络巨头在华魔咒 职业社交大亨Linkedin狠抓本土化

时间:2022-09-21 06:02:44

破解网络巨头在华魔咒 职业社交大亨Linkedin狠抓本土化

已在全球成名多年的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终于开启了中国之旅。

2月25日,以推出简体中文测试版网页“领英”为标志,Linkedin正式宣告自己杀入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此举也是继注册新浪微博,聘请原人人网副总裁、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担任公司中国总裁后,Linkedin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本刊记者了解,Linkedin中文版“领英”在上线当天已与新浪微博、微信等中国本土社交网络进行了整合,用户既可在不同平台间分享内容,也可直接用新浪微博或微信的注册账号登录。不过,因为领英网还在进行测试,限制了新账户注册,这段时间内新用户只可通过现有会员邀请加入,或在微博关注领英网开放注册的消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领英网是Linkedin与国内两家投资公司红杉中国和宽带产业基金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使其更像一家本土创业公司。分析认为这利于领英网更好地推进中国本土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早在两年前美国本土招聘市场渐趋饱和后,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编者注:此君也是硅谷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就有意开拓中国市场,不过,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准备,以及积累了400万中国用户后,才在今天真正迈出入华的第一步。据悉,此次Linkedin入华的目标是要新增1.5亿用户。

对于Linkedin这一外来社交招聘巨头的闯入,中国本土招聘企业都表现得比较淡定,它们认为领英在短期内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反而对Linkedin能否在中国取得成功表示怀疑。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智联招聘、51job等资讯平台类招聘网站已然占据国内市场主流,而与Linkedin模式相似的优士网、天际网、大街网等职业社交网站则由于用户粘性不强、盈利模式模糊而发展低迷。因此,在市场不成熟的背景下,Linkedin要将其在全球大火商务模式复制到中国,挑战不小;另外,此前进军中国的谷歌、雅虎、ebay等美国互联网巨头都因本土化不利而败北,Linkedin能否破解这个外企在华魔咒,也让人心生怀疑。

Linkedin登陆中国

Linkedin与Facebook、Twitter并称为美国三大社交网络,但相比其他两者的强社交关系属性,Linkedin更专注于商务领域,追求的是“弱关系化”。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Linkedin得以通过社交招聘成功崛起。

2003年,里德·霍夫曼将一手创办的全球在线付款解决方案商PayPal出售给ebay后,又和别人一起联合创办了Linkedin,他打出的口号是“管理你的隐私”,目的是让注册用户维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同时,用户可以邀请他认识的人成为“关系”圈的人。在经过一年发展后,其用户达到100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贴出自己的职业简介以扩充联系人,而Linkedin则通过每月向个人收取10美元左右的费用以及广告收入来维持生计。

虽然Linkedin的用户量不断扩大,但由于盲目扩张,其财务状况开始频现危机。2008年,霍夫曼找来了Linkedin的现任CEO杰夫·韦纳替他管理公司。彼时,Linkedin的年亏损已高达405万美元,会员数为5000万。

曾在华纳兄弟公司和雅虎有过出色工作经历的杰夫·韦纳一上任,就改变了之前霍夫曼向个人收费的模式,开始专注于向招聘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每年向注册企业收取8200美元的费用。这一模式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用户自行填写简历后,Linkedin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把这些数据卖给相匹配的企业,获得资本后再促进用户进一步增长,一步一步让生意越滚越大。

全新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当时恰逢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大量求职需求和低成本招聘需求爆炸性增长,Linkedin开始凭借招聘服务迅速成长。2011年5月,它们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继谷歌之后最大的互联网IPO。截至目前,Linkedin在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用户已高达3亿,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当仁不让的全球职业社交领跑者。

不过,在Linkedin风光的背后,新的挑战开始出现。近几年,随着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深化,为Linkedin贡献最大营收的美国本土市场开始饱和,杰夫·韦纳急需拓展新的盈利来源。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成了杰夫·韦纳不能忽视的重要市场。2012年4月,他在中国成立了北京代表处,并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直至今天才终于正式进入中国。

力求本土化

从Linkedin中文版领英网上线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为了顺利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Linkedin可谓做足了本土化的功课。与母公司相比,领英网目前在运营团队、公司架构,及产品设计上都做了全新改变,力求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用户的习惯。

今年1月1日,Linkedin任命本土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沈博阳为中国区总裁。据悉,在加入Linkedin前,沈博阳曾先后在雅虎、谷歌和糯米网担任过技术、管理、创始人等多个角色。职业经理人和创业公司的双重职业经验,再加上对中国的了解,使他成为了Linkedin最合适的中国区总裁人选。

据本刊记者了解,沈博阳带领的Linkedin中国团队只有6名正式成员,团队还在招募中,职能主要以运营、销售、商务拓展、市场和公关为主,而针对中国本地产品优化的产品和工程师团队还仍在加州山景城总部。

在公司组织架构上,Linkedin中国也并未复制母公司的架构形式,而是引入了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两家中国投资公司共同成立领英网。“这种方式不仅能让Linkedin中国获得Linkedin全球的支持,也能像创业公司一样运作。”沈博阳认为这种架构的Linkedin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机构,而是一个具备产品技术、市场、公关等全部职能的完整团队。另外,沈博阳还直接向韦纳汇报,这也让Linkedin中国在与总部沟通时更灵活,也更容易受到重视。

除上述两点外,Linkedin中国在产品上也在力求做到本土化。有知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领英网除了已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进行了合作,还提供了网易邮箱、QQ邮箱、Gmail邮箱和导入个人通讯录等“发现”新联系人的方式。而在其英文版中,这些对应的选项分别是Gmail、Hotmail、Yahoo!Mail、Outlook和自定制个人邮箱等添加新联系人的选项。这些都是为了适应中国用户所做的“本地化”改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领英网还处在测试阶段,Linkedin英文版用来维系联系人之间密切互动的“群组”功能,以及邀请专业人士开设专栏的“内容创造”功能都未出现。对此,沈博阳表示,Linkedin中国的产品遵循MVP原则,即先一个基本功能可用的产品,然后进行改善。据其介绍,中国团队已在开发中国本地的专栏作者团队,另外也计划把为中国用户服务的服务器搬到中国,一方面改进访问速度,同时也适应中国互联网监管需要。

沈博阳还指出,Linkedin要在中国成功必须本土化,要拥有较多的用户,但现在他还不打算让Linkedin一步到位,也不会做太多活动获取用户,他更希望通过产品和品牌让用户有机增长。在他看来,互联网服务易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一个服务做好了,就会像黑洞一样吸引用户。

能否破解外企在华魔咒?

因为有财大气粗的Linkedin撑腰,领英网在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当前,中国招聘网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智联招聘、51job为代表的综合类招聘网站,它们占据着市场主流;第二类是垂直细分网站,如应届生求职网、过来人求职网等;第三类是与Linkedin类似,瞄准中高端类人才,并引入社交概念的职业社交网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街网、优士网、天际网、猎聘网等。

在专业人士看来,Linkedin入华后,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第三类招聘网站。不过从这些网站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Linkedin的到来似乎是欢迎大于抵抗。大街网CEO王秀娟就表示,2014年将是中国商务社交的勃兴之年,Linkedin进入中国后可以和大家一起做大中国市场。这一态度虽然表明Linkedin入华并不会遇到对手的围追堵截,但也说明目前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发展得并不顺利,Linkedin的中国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据了解,目前国内职业社交网站普遍面临用户粘度不高、盈利模式不清等问题。如有“中国的Linkedin”之称的优士网,自2010年创建以来就多次传出用户注册数停滞、管理层动荡、大幅裁员等新闻,虽已获得多轮融资,但公司依然摇摇欲坠;与领英网一样具有外企背景,背靠Viadeo集团——全球非英语国家市场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的天际网,虽然去年用户已达1400万,但仅靠着招聘和广告收费模式生存,其发展也是乏善可陈。

除市场环境不利外,外企在华魔咒同样让业界对Linkedin在中国发展的未来充满质疑。在Linkedin之前,谷歌、ebay、雅虎等多家外资巨头都进入过中国,但最后都铩羽而归,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未能真正理解中国的市场和文化。虽然Linkedin已经做了很多“本土化”尝试,但这些都是外企入华的“标配”,因此,业界对Linkedin入华并不看好。

对于业界的质疑和不看好,沈博阳的看法是,职业社交是一门慢生意,需要耐心,急功近利的方式不适合这个行业的发展。

上一篇:唐僧为什么可以领导孙悟空 下一篇:围剿“余额宝”是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