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9-21 05:53:4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目前,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什么呢?应该是有效成功的小组活动的开展 。

一、“独学”是小组交流的前提条件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小组学习中往往成了优等生的天下,有些学生在小组内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长此以往,有些学生便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再去思考问题,而小组学习就成了部分学生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因此,我们“以生为本”课堂无论是哪种课型都把个体学放在首位。在小组学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1. 明确任务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

2. 培养习惯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学习的习惯:(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三、确定小组交流的内容,保证交流的时间

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四、适时扶放,把握时机

1. 生生互动,展示个性

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是“以生为本”课堂常态。学生在课前“独学”中,已初步收获或收集到了与例题有关的知识或信息。课堂上,在第一轮的小组互动交流中,每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前置性作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将交流分享中获取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整合,使自己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入。第二轮的全班交流展示是同学们展示自己学习收获的最好时机,有了前面小组间的互动交流作为良好的基础,大家在这一轮互动交流中会更自信、更主动积极。

2. 师生互动,点拨引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师的自身工作负荷得到减轻,但要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小组的设计、教学的预案以及在实践中加强课堂的调控、应变能力,确保“导”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及时点拨。在小组进行班级汇报交流中,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仔细倾听,在学生的发言互动中及时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进行落实。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交流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五、评价激励,延伸合作意识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上一篇:浅论教师利用个人魅力立德树人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