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21 05:27:58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实践路径探析

摘 要:在体验教学中激发幼儿对生态情况的认知,提升幼儿深入认知能力;并且融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文明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路径

幼儿的生态构建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健康并且符合幼儿天性,所以科学有效的生态目标建立,要体现出幼儿园有效的路径探究。

一、体验教学中,激发幼儿生态认知

“万事始于行,诸事始于知。”当人运用某种行为的时候是对这种行为的认知,所以幼儿的很多行为都和其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幼儿的生态认知是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不同地区的幼儿园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瑞典的幼儿园这样做,首先注重活动让孩子先辨别不锈钢餐勺、苹果核以及塑料瓶盖和玻璃瓶,让孩子辨别哪些是真正的垃圾,开始的时候孩子都认为苹果核是垃圾,没有用处,其他的物品不是垃圾不能污染环境;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做出肯定或者否定,教师此时带领学生做一个实验,在树的下面挖几个坑,把几样东西分别埋在地下,并且做上标记。几周以后,教师带领孩子观察树下的东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会发现苹果核不见,其他几样东西完好无损。当孩子困惑的时候教师告诉孩子苹果核已经腐烂融入土壤中变成土壤的养分,所以有利于环境,但其他几样东西,在土壤中不能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会形成污染,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意丢弃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娱乐活动中增强幼儿的生态意识

幼儿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的同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的过程可以运用幼儿比较喜欢的故事讲解法,在很大程度上,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的思维,比如告诉幼儿不要踩踏草坪,可以给幼儿讲小草的故事,小草在草坪中快乐的生长,如果我们为了自己方便从草坪踏过,小草的腰就会弯曲,那么就不能看见太阳公公和妈妈了,小草会很伤心,如果小朋友的腰也弯了,是不是也感觉很不开心。这样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故事讲解结束以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共同讨论,深化故事主体,有助于幼儿的生态意识提升。

生态文明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幼儿阶段给孩子灌输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启蒙幼儿的生态意识并且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这也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让环保伴随幼儿的稳步成长。

参考文献:

任凯,白燕.试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生态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3-14.

上一篇: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 下一篇:小学数学形象认知体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