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3国际认证标准与我国职业教育

时间:2022-09-21 03:59:43

IC3国际认证标准与我国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分析了IC3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国际认证标准,从能力图表、题型形式、考核重点入手,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IC3;能力图表;应用能力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什么行业,快速、正确地掌握信息,都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计算机基础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质与能力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考量其是否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否能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

IC3(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国际认证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权威认证标准。分析、对比IC3的标准,对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无裨益。我国职

业教育长期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能力上,通过分析与对比,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1IC3能力标准分析

IC3能力标准从实际应用出发,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全球数字素养委员会组织来自全球22个国家的专家,使用DACUM的科学方法,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来划分应用领域,再细化出单项的项目,最终细化为单项能力,组成IC3能力图表[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是我国对计算机基础能力基本要求的代表之一,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基本要求”则代表了我国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基本要求与IC3能力图表,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对计算机基础的基本要求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两个显著区别。

1.1IC3标准更具体、细化

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为“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1]。IC3能力图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则强调“计算机性

作者简介:李京平(1958-),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本科,曾在英国东伦敦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能”,其中也体现了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的要求。经过对计算机性能方面的细化,得到的能力点为:微处理器速度、随机存储器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存储设备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等。因此IC3能力标准比笼统的“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更加具体、明确。

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对应用软件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和Excel(或WPS)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1]。考试内容要求“文档的创建、打开;文档的编辑(文字的选定、插入、删除、查找与替换等基本操作);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IC3能力图表对这部分的要求为:编辑与格式化,更加细化后的能力点为“选择文本,清除选定文本,复制选定文本,粘贴被剪切或复制的文本,使用撤销、恢复或重复命令”。与等级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文档编辑相比,IC3能力点的要求细化为复制过程中更详细的步骤。

在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中,基本要求有“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考试内容包括“Windows的特点、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对应的IC3能力图表中,相应部分的要求更加细化,仅“配置”一项就细化为多个具体要求,如“显示控制面板”、“识别控制面板上的不同功能”、“时间和日期的设定”、“修改显示设置”、“改变系统设置时的常见问题”、“改变操作系统设置解决常见问题”等。

经过上述几个特殊点的分析可以看出,IC3考核的能力标准更加具体、细化,更适合对操作能力的要求与考核,也可以看出我国与国际标准在能力与考核要求等方面的主要差别。

1.2IC3更强调基本应用

在技能应用以及操作能力的选择与划分上,目前国内定义的内容与国际标准也有区别,这也体现为对基本技能应用与能力认知方面的差别。

在200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中,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要求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电子邮件及浏览器的使用”。对应的考试内容有“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浏览器IE的使用”。IC3能力标准中,除了上述内容的要求外,还强调了“搜索引擎的使用”,“计算机安全”等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IC3的标准立足于常用,把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最常用的内容提炼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来划分对基础能力的要求。在普及和推广使用计算机方面,国际标准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际,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IC3除了包括“计算机的概念”、“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外,还了诸如“购买计算机”等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没有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我们都会购买计算机,购买计算机时需要考虑的硬件和软件配套问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购买计算机的类型等,正是我们经常遇到却容易忽略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对计算机基础的要求中,类似的区别更加明显。例如,在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基本要求”起草小组编写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了“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中断技术”、“数字接口电路设计”等内容,计算机网络部分还包括了“局域网设计”、“网络编程”等内容。这说明高等学校对计算机基础的要求更加宽泛,但其强调的是专业领域的应用,而不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因此,从能力确定的标准和对所要求的能力选择方面,我国提出的基本要求出发点和国际标准具有较大差距,能力的细分和确定也就会有更大差异。从大学教育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框架的要求看,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必要的,但从日常应用方面看,国际标准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2IC3考核形式分析

IC3采用网上考试,标准统一,要求一致,更适合大范围考试。

2.1形式多样化

考试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配对题、填空题、是非题以及操作题。选择题与是非题适用于考核基本知识;多选题可用于考核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内涵与延伸;配对题、连线题适用于考核多个知识和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填空题可考核知识与概念,又可考核基本能力;操作题适用于考核综合能力。以上各种题型出现在IC3考题中,最大的特点是每个题目都着重在能力考核,侧重于应用能力的考核。

2.2考题内容紧扣能力图表[2]

IC3考题完全围绕着能力图表,充分体现了能力图表规定的内容。

例如:能力图表有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包括处理器速度、内存、外存和其他因素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有如下考题:

(1) 下列哪些组件对计算机执行速度影响较小?(请选三项)可选答案有:

(A) 硬盘的品牌 (B)微处理器的速度

(C) 硬盘大小(D)光驱的速度

(E)RAM的大小

(2) 当计算机同时执行几个应用软件时,影响计算机速度与效率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3) 当一个应用程序正在运行时,电脑变得非常慢,而且每次操作时还可以听到硬盘高速运转的声音,最后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由此可以看出,根据能力图表的要求,考题可以变换多种形式,较好地考核了学生对给定能力的掌握情况。IC3考题都围绕能力图表的要求,全面考核考生对能力图表的掌握情况,非常科学。

2.3注重应用能力考核

IC3非常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很大比重的考题都涉及实际应用,很少直接对名词和概念进行考核。因此,参加IC3的学习并通过认证考试后,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下面几个例子说明了IC3考题的特点。

题目1:计算机主机电源不亮,与下列什么无关?

(A) 未开机或已经关机(B) 电源线未接好

(C) 设备未接好(D) 电源故障

题目2:在Word或Excel中,下列哪一项可以用来设定文件的页码?

(A) 插入符号(B) 插入图片

(C) 页面视图(D) 页眉和页脚

题目3:在Excel中,若存储格式显示为【####】时,表示什么?

(A) 栏宽不足以显示(B) 内容有误

(C) 数据已经被删除(D) 格式设定错误

题目4:请显示Excel【绘图】工具栏。

题目5:让所有的幻灯片以【溶解】的方式【每隔5秒切换】

题目6:如何将选定的多个单元格合并为单一的

单元格?

题目1主要考核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知道了原因也就不难得到解决的方法。题目2虽然是选择题,但侧重点仍然是考核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题目3考核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隐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题目4~6则完全是操作类型的综合应用问题。

IC3的考核题目绝大多数都如上述例子,侧重应用。这样的考题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指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应用上。这样的引导正好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吻合,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取向。

3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仍然留有很多学科教育的痕迹,IC3标准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1) 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应该摒弃学科要求的知识框架内容,放弃日常工作中很少用到的知识,真正从实际应用出发,把日常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有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参与,而不能仅包括教育方面的专家,保证教学目标真正是日常工作与学习要用到的内容,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 教学重点的转移。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 考核形式的变化。

考核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因此,考核一定要围绕能力标准,去掉那些空洞的名词,即使对基本概念的考核也应该与具体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考题形式可以没有实质的改变,但是每种类型的考题都可以加入实际应用的因素,使考核真正落实到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上。

总之,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将起到促进作用,并逐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环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2009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戴建耘,思递波. IC3计算综合能力总考核国际认证[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调整方案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创新教育观下的Dreamweaver网页制作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