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21 03:36:51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探讨

摘要:旅游规划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课程的讲授要求任课老师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对课程内容体系充分理解,从加强实践、培养课堂教学艺术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61-02

《旅游规划与开发》作为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学科和规划学科结合的产物,旅游规划与开发需要多种理论的综合指导,且理论的数量和内容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相应地对任课教师就要求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经验,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知识的更替。

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既是一门学科教学的编剧,更是一次课堂教学的现场导演。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任课教师。针对此,笔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授课体会,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任课教师基础理论学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理论基础系统庞杂,包括旅游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市场营销学、规划学等。如果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必须加强对相关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各学科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善于带领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回顾。

二、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中每门课程都独立承担着其专业素养培养中所独有的一部分职能,并且教师向学生公开传授每门课程的机会都只有一次,因此,需要在该讲授过程中,能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准确讲解,同时对课程内容体系中的主次及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联性具有非常清晰的把握。

针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高应用性特征,在对这门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从而把《旅游规划与开发》知识内容分为三大版块。

基础理论版块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整个课程的学习的思路与基础铺垫;核心实践版块则是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任务,也是本课程学习与讲授的重点部分,课程讲授中的大量案例与学生野外实践都是基于该部分所涵盖的四方面内容展开的;规划辅助版块则是站在旅游规划地的角度,为了保证规划任务的圆满完成以及能够对规划顺利实施所要进行的工作,该板块内容要交给学生对规划地进行分析,在未来工作中,基于分析结果向甲方提出恰当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为了使规划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要具备丰富的、恰当的图件。

三、注重实践

(一)注重教师实践

任课教师在空余时间应该参与一些适当的规划项目,把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师在参与实践的同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汲取其他成员较为先进的理念,扩展视野、丰富知识、更新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领域内的新知识、带领学生拓展思路,知晓学科研究热点。

(二)注重学生实践

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性强的性质,必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实践,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安排,笔者在担任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有1/3的教学时间安排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实地考察。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分为两类:一是教师安排案例,首先由教师全程分析,为学生建立一种分析范式;紧接着教师再安排类似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尝试分析,使学生达到“照猫画虎”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分小组寻找恰当案例,每个小组分别在课堂上利用10分钟进行案例剖析,教师对该小组寻找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者学生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余小组对该案例进行提问,并对“展示组”案例的恰当性、分析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度,对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针对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应该遵循:大小合宜、正反结合、经典与新派结合、同类对比、系统化的原则。

大小合宜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讲案例就必须要求提供完整的规划,而是要结合当堂所讲内容,截取合适的规划片段进行分析。但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为学生安排2~3个完整的规划案例,并且该完整案例应该归属不同类型的规划,比如安排的案例分别属于“发展性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正反结合是指在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时,既要注重对成功案例的引入,同时还要注意在规划界或者在业界被评价较差的规划、抑或是对“落地”工程实施严重脱节的案例现象的剖析,带领学生对旅游规划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

经典与新派结合是指在引入的案例中既要有被规划界、业界共同称赞的“经典”案例,又要有“思维新颖、引入先进技术、超前理念”的“新派”案例,对两类案例中的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旅游规划理念的继承与发扬问题进行深刻认识。

同类对比是指在对具体规划理念进行阐释、案例佐证时,要选择多个案例进行多方面剖析,引导学生对该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进行全面认识。

系统化是指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结合课程学习进度截取案例片段,在全部课程结束时应该完成对2~3个案例的分“片段”剖析与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案例组成部分与系统之间“分与合”的系统化理解。

2.实地考察

为提高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在实践操作中的工作对象具有实际的感官认识,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适时地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针对实地考察需注意两点:

(1)地点选择。遵循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城市与山区结合、成熟景区与新开发区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对旅游规划的有更多的体验与认识。(2)时间安排。旅游资源认识与调查安排在学期中,在“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章节内容讲述结束之后。而第二次实地调查安排在课程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以利于通过第二次考察,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旅游规划意识,培训学生资源合理开发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对实地调查,必须妥善安排完善的操作步骤:室内资料及设备准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探讨―教师点评―学生实习报告。

四、结合实践,调整授课框架与顺序

通过“工作流程”分析,对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清晰的把握后,在实际的课程讲授中,要善于灵活掌握各版块内容讲解的分量,同时,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在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局部调整授课顺序与内容。

比如,对“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部分内容的讲解,可视情况调整至课程最后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尝试着让学生对该学科理论与实践进行展望。针对授课内容来讲,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在该部分应引入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如果授课对象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学生,本门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看得懂”一个具体的规划,因此,在该部分主要讲解在现下的实践操作中,有哪些规划思想与技巧是比较科学、受欢迎的,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则是点到即可。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丰富授课细节

基于工作流程的岗位分析,《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针对旅游行业中的旅游规划与策划师岗位的。但仅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直接把学生培养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规划师,而是担负着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基础理论的铺垫、与基本实践素养的培养的任务。因此,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授课细节。

例如,在讲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基本概念引入时,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入两段对比鲜明的音乐的主旋律,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讲起,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有了对“主题”的基本认识之后,通过启发式提问,带领学生对北京的城市旅游主题进行思考与总结,随之,让学生思考其所在城市的旅游主题。通过这样三个环节,在丰富了授课细节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理解。

六、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

任课教师要把本门课程应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艺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灵活、恰当的眼神、手势、声音和面部表情、甚至必要时候融入自我表演,避免任课教师毫无生气、缺乏激情的授课方式。

比如,在讲到“传统旅游规划与现代旅游规划的区别”时,任课教师可以把“旅游地最好的旅游资源”比作“中国古代女子”,其开发利用过程就如同“众人期盼该女子出场”――经过先听“环佩相叩”之声,后闻“清雅素淡”之香气,再视“衣袂飘飘”之丽影,进而是“莺雀欢唱”之语言,该女子之貌仍隔一层面纱,其才气则更需假以时日的了解。从而带领学生充分理解现代旅游规划中把最好的资源先保护起来,留待日后开发,以保证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长期爱好,促进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增加这一形象比喻,提高授课过程的生动性,在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可自我模拟女子出场片段,充分吸引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

上一篇: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思考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