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思考

时间:2022-10-04 04:33:40

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思考

摘要: 缺乏案例教学和计算机应用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主要问题。认为,如果我们把财务管理不仅仅理解为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是把实践性延伸于教学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特性――财务管理需要辅之以计算机教学,通过类似实验的方法,为财务案例构建财务模型。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应用,财务管理就具有类似实验课程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从教材到教材。而目前财务计算机教学的最好工具就是Excel。

关键词:实验教学;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51-02

财务管理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国内高校在讲述这门课程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1)缺乏案例教学。教学仅仅限于讲述基本的财务概念,没有案例作为支撑,学生理解不透:考试前知,考试后忘;(2)缺乏计算机应用。财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在的财务课程中我们看不到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主要限于会计报表核算系统,学生缺乏学促用,用促学的学用循环过程:就业后快速上手能力缺乏。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1)教材老化;(2)师资实践经验缺乏。目前国内出版的教材大多是概念型教材,鲜有案例。引进的国外教材虽有案例,但背景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接受度较低。财务要求实践经验,师资实践经验缺乏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仅从教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特性出发,以Excel建模推动财务课程的教学与应用。

如果我们把财务管理不仅仅理解为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是把实践性延伸于教学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验特性――财务管理需要辅之以计算机教学,通过类似实验的方法,为财务案例构建财务模型。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应用,财务管理就具有类似实验课程的性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从教材到教材。

Excel一般不适用于量非常大的计算,如构建复杂的投资组合模型。但作为帮助理解财务模型,Excel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 因为只有通过计算,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模型才能得到完整和深刻的理解。

下面我们以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财务管理的实验特性以及Excel在财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案例均选自于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例1,股票收益率的计算

万通公司在2001年4月1日投资510万元购买某种股票100万股,在2002年、2003年、2004年的3月31日每股各分得现金股利0.5元、0.6元和0.8元,并于2004年3月31日以每股6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出售,试计算该项投资的投资收益率。

教材采用插值法来进行计算,计算(如下表):

X:2% = 13.38:24.06

X=1.11%

即投资收益率=16%+1.11%=17.11%

教材采用插值法进行测算,第一次按20%的收益率测算,第二次按18%的收益测算,第三此按16%的收益率测算。

问题:插值法须反复测算,计算过程烦琐复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如采用Excel测算,则一步可以计算完毕,且计算准确度大大提高。我们在Excel的一个工作表上输入数据,在B6上输入函数“= IRR(B2:B5)”,得出计算结果为17.09%,比插值法准确0.2%。

例2, 信用备选方案决策

某企业预测的2002年赊销额为3 600万元,其信用条件是:N/30,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或有价证券信息率)为10%。假设企业收账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不变。该企业准备了三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A:维持N/30的信用条件;B: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60;C: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90。

如果本题按传统方式出题,存在的问题一是单调的重复计算过多,二是易出错,三是无法计算大量数据。而通过Excel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从教学的实践效果来看,我们也不能因为财务管理的实验特性,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基本概念的讲解。实际上,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如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成本以及净现值NPV等是财务的核心内容。如果一开始授课就进行财务的计算机应用,学生对财务的基本概念缺乏深刻理解,财务实验的效果就会恰好相反,学生就会基础不牢,似懂非懂。因此我们强调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阶段,避免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实验,而是要通过反复的手工计算和反复的查表(现值系数表、终值系数表)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财务课程分两阶段授课的效果会比较好。一是教材阶段,强调手工计算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是实验阶段,通过案例在计算机上的应用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财务模型的理解,同时为未来实际工作储备技能。两个阶段8∶2的课时比例比较适合,实验阶段课程可集中于实训阶段集中完成。财务的计算机应用实际上也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再把教材的内容复习和加深理解一遍。

相应地,考试应该分为笔试和实验两部分,实验部分必须有相应比例分数,从而达到以考引学、以考促学的目的。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教材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未来的财务教材编写在讲述基本概念的同时,要求糅合财务案例和计算机应用。财务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较新的特点。国内资本市场信息披露逐渐完善,可主要从中选取,以避免国外案例消化不良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第2版[M].Simon Benninga[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5th ed.Brealey,R.A.,and S.C.Myers,New York:Mc Graw-Hill,1996.

上一篇:对提高《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效果提高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