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19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1 02:36:09

病毒性心肌炎19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体会。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诊治的病毒性心肌炎1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例根据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肌酶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而确诊,重症病毒性心肌炎9例。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治愈好转16例,转院3例(1例转院1周后死亡)。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而确诊,目前没有明确肯定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人症状及体征给与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诊治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本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好发于青壮年,是猝死的主要原因[1]现将本院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19例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4-59岁,其中50岁以下18例,60岁以下1例。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2例,腹泻2例,风疹1例。无明显感染史4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组病例中发热4例,鼻塞8例,咽痛3例,咳嗽、咳痰9例,乏力11例,胸闷15例,心悸12例,气短12例,恶心2例,呕吐1例,心动过速并低血压﹙收缩压<90mmHg)7例,心动过缓1例;心尖区听到2/6级收缩期杂音2例,心音低纯11例,奔马律3例,心律不齐7例,心界增大5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源性休克2例。合并有高血压1例,脑梗死1例,支气管肺炎2例,高脂血症1例。

1.3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19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7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频发性室性早搏(二联律)3例,窦性停搏1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并交界性心律4例,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分枝传导阻滞2例,普遍性ST-T改变9例,胸导联V1-V3异常Q波并ST段抬高1例。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或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检查12例,心影增大3例,两肺炎症1例,心肺未见异常8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17例;正常8例,全心扩大并室壁回声增强、运动欠均匀、协调,射血分数、心功能减低7例,心包积液2例。外周血白细胞检查19例,正常16例,升高3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肌酶检查19例,正常13例,升高6例。

1.4临床诊断及处理19例均按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拟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而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如以曹林生、廖玉华编著的心脏病学诊断标准[3]则共有9例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入院给与绝对卧床休息、给氧、静滴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COA)、维生素C(VitC)、硫酸镁、氯化鉀、胰岛素组成的能量合剂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静滴黄芪注射液活血化瘀等处理。对于病史在1周以内病人,给与利巴伟林抗病毒。有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病人给与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给与适当的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扩张血管。低血压、休克病人给与多巴胺、间羟胺升血压。室性心动过速者给与电复律。有房室传导阻滞并心动过缓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等处理。

1.5治疗结果及转归治愈好转16例,转院3例(其中1例转院后1周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住院2-30天。平均住院7.5天。

2讨论

2.1关于病原体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病变,41%-88%患者有前驱病毒感染史[3]。本组病例病前有明显上感、腹泻、风疹病毒感染史共15例,占79%,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占80%,说明本地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以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流感病毒)为主。加强身体锻练,提高身体素质,流感流行季节打流感疫苗预防感昌,同时注意个人卫生,这有利于控制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2.2好发人群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本组50岁以下患者占18例,与冠心病、肺心病等心脏病多见于老年病人有明显不同。在临床中如发现年青患者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心悸、胸闷、乏力、或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时,要注意排除有无病毒性心肌炎。要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病毒感染病史。

2.3关于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本组病例均以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2]进行诊断。病人在上感、腹泻、风疹后出现心脏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异常、心肌损伤的心肌酶的升高,再结合胸部DR或CT及心脏多普勒检查所见综合分析后而作出诊断。19例中16例病前1-3周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风疹史,有3例未能采集到病毒感染史,但年青,年龄分别为18岁、21岁、及28岁,通过心肌酶的检查发现升高、心电图检查发现普遍性ST-T改变、心脏多勒检查发现室壁回声欠均匀,动动欠协调,经排除心脏其它疾病后而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本组病例中全部进行心肌酶检查,仅有6例升高,阳性率偏低,这可能与多数病人入院时间过晚,过急性期所致。所有病例均做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其中以频发性室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分枝传导阻滞多见,这与冠心病病人的表现有明显不同,说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病毒损害心肌弥慢波及包括心脏传导系统的所有的心肌组织。本组病例中有1例入院时心电图胸导联V1-V3出现Q波并明显的ST段抬高,同时CK、CK-MB升高而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与溶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观察病人发现出现多种包括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并交界性心律心律失常并做心脏彩色多勒检查后而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而造成误诊误治常有报道[4],要引起我们临床高度重视,注意进行鉴别。本组病例中合并有低血压7例、心源性休克2例,这些病人均病情比较重,住院时间长,所以对于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合并低血压时要引起我们临床医师高度关注,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

2.4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至今尚缺乏明确的为大多数专家认可的治疗指南[5]。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症治疗。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静滴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ATP、COA、VitC、硫酸镁、氯化鉀、胰岛素)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等,根据病人的情况对症处理。只要处理及时适当,一般不会影响病人的预后。本组病例中,有4例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率慢,经安装临床起搏器后渡过急性期而恢复窦性心律,应用临时起搏最长达16天。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于房室传导阴滞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有6例合并有心功能不全,5例经给与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扩张血管等治疗好转,1例病后第二天即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心功能Ⅳ级,转院经积极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说明早期即出现严重的心功衰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预后不良,临床上要高度关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可以适当给与黄芪注射液等一些中成药治疗,对病情的恢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6]。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0.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6):405-407.

[3]曹林生,廖玉华.心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34-838.

[4]蔡克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1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06):77-78.

[5]陈怀生,温隽民,吴胜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及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06):510-511.

[6]朱冠智,罗春莲,鲁纯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6):51-52.

上一篇: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配... 下一篇: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大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