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时间:2022-09-21 02:05: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2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多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日久所致。因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缠绵难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80例患者,经检查排除其它病变确诊,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2-48岁,病程8个月-8年。治疗组平均年龄37岁。“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 西药治疗:①采用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u、氟美松2mg,静脉点滴。2%甲硝唑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10天为1疗程,一般应用2-3个疗程。②0.5%甲硝唑注射液30ml,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配制备用。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阴道侧穹窿部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把上述药液用50ml注射器吸好,接上9号头皮静脉穿刺针用血管钳夹持针柄垂直刺入0.3cm后抽无回血,即缓慢注入盆腔,以10ml/min速度缓慢注入。注射完后嘱病人静卧5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经期暂停,治疗期间禁。

2.2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药:

方①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白芷12g,贝母12g,痛时加乳香、没药各6g,水煎服,每日1次,连用10天。

方②当归、莪术、夏枯草各10g,川芎9g,赤白芍、鸡内金、元胡各12g,骨、牡蛎、苡米各30g,红藤、白芷各20g,公英15g,甘草6g。加减若热毒甚者加双花15g,连翘、鱼腥草各20g;带下量多加芡实30g,车前子20g;腹痛重者加灵脂、乳香各10g;气血不足加黄芪20g,党参10g;大便干结或不爽者加大黄8g (后下),槟榔9g。每日1剂,早晚温服, 10天为1个疗程,一般应用2-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全部病例在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卫生部1993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痊愈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分。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3.2 疗效分析 治疗组80例,治愈58例占72%,显效20例占25%,有效2例占3%,总有效率100%。

3.3 随访结果 对痊愈病人半年后随访,治疗组随访38例,复发2例。

4.病案举例案

案1.王某,女, 32岁,农民,已婚, 2014年8月2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下腹部疼痛3年。4年前曾人流2次。自述下腹部持续性坠痛,以左侧为甚,月经期前后及劳累时加重,腰骶部疼痛,平素白带量多,色黄有味,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色暗有血块,批2胎4年,未避孕未孕。妇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宫颈I°糜烂,宫体压痛明显,宫颈后方未触及结节,双侧附件增厚有触痛,右侧为甚,未触及包块。舌质暗苔薄黄,脉象细弦。初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辨证为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以中药内服基本方加连翘20g,灵脂10g,车前子20g等随症化裁,并静脉点滴青霉素、甲硝唑,每晚睡前灌肠。综合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消失,1个月后做输卵管通水示通畅,继尔受孕,顺产一男婴,后随访,未复发。

案2.曾某,女,40岁,农民,已婚,2015年11月2日初诊。患者主诉下腹正中疼痛反复发作6年。

7年来自觉下腹正中持续性坠痛,连及腰部不适,月经不规律,量中等色暗,月经前的一周腹痛加重,温热减轻,平素白带量多,色白质稀,时带血丝,降低,乏力,睡眠欠佳,二便调。做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妇检子宫平位,宫体稍大,压痛明显,宫颈Ⅱ°糜烂,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舌质淡红苔厚腻,脉细滑。初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辨证为寒湿内蕴,气血瘀滞。以中药内服方去公英、红藤、夏枯草加乌药10g、炒小茴12g、桂枝9g、黄芪20g,芡实30g,菟丝子15g,车前子12g水煎内服,根据病情变化加减用药,配合灌肠,炒粗盐热敷及静脉点滴青霉素、甲硝唑,治疗2个疗程,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案3.患者,32岁,农民工人,初诊2016年10月12日。主诉下腹坠痛伴有腰骶部酸痛3年。平时白带增多,色黄。常在劳累,后加重。妇查:子宫后位,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左侧附件增粗呈条索状,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用西药盆腔注射,中药口服连用10天后,患者自觉无下腹痛,腰痛消失。当归、莪术、夏枯草各10g,川芎9g,赤白芍、鸡内金、元胡各12g,龙骨、牡蛎、苡米各30g,红藤、白芷各20g,公英15g,甘草6g。加减若热毒甚者加双花15g,连翘、鱼腥草各20g;带下量多加芡实30g,车前子20g;腹痛重者加灵脂、乳香各10g;气血不足加黄芪20g,党参10g;大便干结或不爽者加大黄8g (后下),槟榔9g。每日1剂,早晚温服, 10天为1个疗程,并静脉点滴青霉素、甲硝唑,每晚睡前灌肠,治疗2个疗程。妇查:子宫及附件均无压痛,增粗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5.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为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该病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青霉素和甲硝唑为临床首选药,价格便宜,但疗效一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内外兼治,中西药兼用,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该病属中医“带下”、“腹痛”“症瘕”、“不孕”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湿热邪毒在经期、产后机体抵抗力降低之时乘虚侵入胞宫、胞络,冲任受损,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湿浊邪毒内结,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而发病。尽管临床分型和治疗各异,但辨证要点为湿、热、气、血,清热利湿、活血调气、行滞祛瘀佐以健脾益肾为其总的治疗原则。通过清热利湿,促进炎症吸收,活血祛瘀,调气行滞,健脾益肾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分解组织粘连,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调节情志,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上一篇:对付海洋垃圾的七个妙想 下一篇:凡大医者,集医道、医学、医术三者之大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