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金融人才素养

时间:2022-09-21 02:05:22

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金融人才素养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作模式评析

我国高等教育在借鉴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和时代对大学生群体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形成了包括“学工交替”、“订单式”、“全面渗透式”等在内的多种典型产学研合作教育运作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型运作模式

1.学工交替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指的是将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培养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的交替进行中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它既保留了传统教育模式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习惯和理念,也强调了社会实训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2.订单模式,指的是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培养适合用人的预备“员工”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已被用人单位“订制”,一方面,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由于具备了明确的培养目的和要求,因而其合作意愿和参与水平也较高;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订单式”的教育模式意味着学生自进入学校学习起就具备了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减少其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预分配“3+1+1”模式,以学习年限和固定的学习实践安排与学工结合模式相区别,是一种把人才培养过程稳定地划分为基础教育、岗位教育和专业及综合素质教育三个阶段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和学生双向投入的正面效应,在通过实习生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实习生自身也获得了职业认同,树立了责任意识。

4.共建实习基地模式,指的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校内或者校外共建相关专业的学生实习基地,企业选派资深员工驻扎实习基地中负责培训、指导实习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操作演练。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现有模式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育理念产生偏差。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的教师,除了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专业教师,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方面,还是主要以企业选派的职工作为指导老师。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分属不同教学阶段,从事不同内容的教学工作,由于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和联系,并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错位和脱节现象。

2.合作各方利益不协调导致教育实践流于形式。就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运作层面而言,模式的运作需要企业(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三方的共同投入和付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产”、“学”、“研”三方在本质上利益指向的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利益不协调的情况,从而难以在合作教育中产生合力,导致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

3.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导致教育管理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转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由直接的指令支配式管理转变为间接的宏观调控。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校外机构的参与和加入,调动校外机构投入高校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会导致教育管理的不完善。4.高校制度保障不充分导致教育评价缺乏实效。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传统的高校教育评价体系并没有适时作出调整,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以及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仍然更多集中于理论教学与科研项目上,在制度的设计中对于产学研结合教育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职业素养的共赢模式建构

(一)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政府作为行政机构,能够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合作主体在达成教育共识,形成一致利益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和优惠。政府可以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专项基金,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行业实习,从财政制度上对合作教育给予保障。此外,还可以积极倡导更多的科研资助部门加入到合作教育中;另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法规使产学研合作教育规范化。例如,由上海市教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推出的“上海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政策引导适当调节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利益矛盾,拓宽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和主体,促进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网络

首先,学校需要设立一个统一的产学研合作组织管理机构,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实现合作项目和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其次,学校有必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考核体系。对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考评和实习考评。再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电子平台进行合作业务的沟通。在学生实习的阶段,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网上沟通机制,及时查看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表现;企业也能够及时地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改进意见反馈给学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形成快捷有效的校企沟通渠道。

(三)企业调整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识观念

由于大部分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还坚持着单一的盈利理念,包括声誉的盈利和资产的盈利,往往容易因利益的摩擦在合作过程中与学校产生信任危机,最终影响到培育卓越金融人才职业素养的质量和效果。就企业而言,随着金融行业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企业责任意识的不断强调,企业有必要跳出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的单一目标思维,以开阔和长远的眼光审视产学研合作教育,真正树立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才培育义务;以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眼光为视角,在合作教育中借鉴学校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从理想信念、品格修养、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四个维度出发实现实习学生和企业职工职业素养的共同提升。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卓越金融人才职业素养的具体路径

(一)通过联合金融行业专家,完善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实际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围绕具体财经类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主体来看,在专职金融教师进行金融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设计的同时,可以聘请金融培训机构的专家组成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委员会,参与设计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围绕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金融专职教师可以着重从理论层面设计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思想意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园里就树立起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思想意识;而金融行业专家则可以从行业实际情况出发,从金融行业的职业技能和未来发展趋势入手设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以丰富生动的例子和切实可操作的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水平。总之,财经类院校应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根据金融生产环节的基本实践技能操作要点构建实践教学模块,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通过建立金融企业俱乐部等形式,丰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校企合作一致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企业俱乐部,俱乐部可以视为校企联合的纽带,定期举办讲座、参观活动、传播等活动,传播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职业素养。与此同时,建立教育基地,给学生和校内导师提供实训的场所,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良方。教育基地的建立应该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关键,以学生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并实现专业理论与行业实际的有机结合。校内导师和学生能够以教育基地为纽带,实现金融理念与金融实际的对接和互动,在帮助学生培养金融职业素养的同时,扩大学校金融理念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实践考核。首先,健全科技服务的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财经类高等院校应以金融服务、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主旨,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知识能力和市场价值转化的有效平台;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银行,面向生产,积极开展金融行业服务,通过为企业单位提供服务咨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参照行业实践经验,在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基于非智力因素学习理论的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其次,地方财经院校在成果推广、金融服务过程中,要注重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金融行业;并密切校企联系,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真正了解生产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及其金融能力。同时,实训基地应以金融新技术为依托,以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推广、生产示范与社会服务为己任,以开展实践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级金融人才。同时完善院校制度环境,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和师生考核制度,保证产学研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通过开发校友资源,规范职业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充分开发“双师型”教师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的杰出校友资源,实现师资的多元挖掘和储备。从政策服务体系角度思考,可从强化参与主体多样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

1.强化参与主体多样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参与主体多样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参与者除学校、企业和学生以外,还有社区团体、劳工组织等,学生一旦签约,就能获得暑期工作、实习训练、未来就业等机会。培育技术研发团队,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到最新的技术,要使学校服务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有更大幅度提升,教师必须站在技术研究的前沿,洞察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行业技术要领。因此,地方财经院校应该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构建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团队;应鼓励教师多承担科研项目,带领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

2.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通过政府科技政策的引导和倾斜,使科研能够面向产业领域的技术进行创新活动。为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学校将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参与金融行业的科研创造活动;通过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学生搞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供科研项目、科研设备、科研场所,用于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等。

3.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加强对高校和企业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开展大规模合作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对扩大合作教育的规模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影响我国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育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缺乏依法办学的自和机制、就业市场不规范、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对这一现象,只有通过法律规范产学研合作教育。教育立法具有完整、系统、指导性强的特点,可以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规范合作教育的投资保障、企业行为规范等,同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设立合作教育基金,从财政制度上对合作教育给予保障,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宏观领导,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法规保护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不断规范技术市场,加大产学研合作行为的约束力度。积极倡导更多的科研资助方式,鼓励大学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促进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迅速发展。

作者:张建利 李文亮 车车 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