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师培训策略

时间:2022-09-21 02:02:36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师培训策略

项目学习的要素分散存在于中国优秀教师的课堂里,作为整体,“拿来”于本世纪初。项目学习培训课程,前几年曾形成热潮,教师和各地培训机构趋之若鹜。结果并不都能遂愿。“完成”培训的多,结出成果的少,将设计付诸应用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培训讲师和组织者会归咎于多种原因,什么学员选拔问题啊,教材问题啊,升学体制问题啊,等等,似乎只要把项目学习课程说成是“不接地气”的课程,自己的责任即可卸脱了,更不必深究培训策略和应用推广策略了。因此,笔者认为项目学习课程与任何一个教师培训课程一样,课程的新颖不能代替培训教师与学员共同的创造性;强调原汁原味不等于可以强迫别人“囫囵吞枣”。讲课教师吃透课程是前提,但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人员状况进行课程重组和再创造。

对一个一直以为“教无定法”而可以将课堂随意处理的教师,要过渡到既富有创意又符合项目学习的内涵和要求的项目学习设计,是一次艰难的飞跃;对一个习惯于将课堂目标局限于知识点传授的教师,要过渡到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养,近乎是一次教育信仰的蜕变;对一个几十年靠粉笔黑板站稳教坛的老教师,忽然要去摸索陌生的数字工具,要同学生一起探索项目之路,心里会有怎样的失衡和不安?

那么项目学习课程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讲课教师的再创造又如何体现?怎样的培训更容易推动实践运用?

项目学习的核心精神是:以真实任务驱动学习自觉性,营造师生合作创造空间,体验学、思、做结合的乐趣。

能不能将项目学习课程套用现有的成人教育模式培训?应该看到现在的成人教育培训模式本身就存在许多弊病。《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严厉地批判了教师专业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教授成人的许多方法一贯地违反了优化学习的原理”,列举了四点典型错误:

不是学习者中心的。不是询问教师需要哪些帮助,仅仅期待他们参加预先安排的工作坊。

不是知识中心的。只是向教师介绍一些方法(像合作学习),而没有给教师一些机会去理解为什么、何时、何地和如何做对他们可能是有用的。尤其重要的是需要把所教的课程活动结构与课程内容相整合。

不是评价中心的。为了让教师改变他们的实践,他们需要在他们的课堂中尝试和获得反馈的机会。大多数的专业发展机会没有提供这些反馈。

不是共同体为中心的。许多专业发展的机会是单独进行的。但如果可用适当设计的工具和服务,如快速普及的因特网访问就提供了保持这种联系的现成途径。

我们且不说这四个“不是”对于所有类型的教师培训的判断是不是过于严厉,但对于项目学习的教师专业培训来说,评估教师的学前需求,将项目知识与课程设计相整合,在学习过程中让教师获得过程评价和反馈,将教师的个人学习置于社区的共同体中,都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学习就是“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学习共同体中心”构建的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学环境。如果我们在培训课堂上口头把四个中心环境说得“花好桃好”,却把学员关在环境之外,我们怎么能让学员信服我们的理念和策略呢?怎么能保证学员在课堂上会原汁原味将设计付诸实践呢?

没有一个主讲教师可以包揽中小学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工具知识。以学员为本即是尊重学员的“先前经验”,主讲教师要在学员“先前经验”与项目学习课程之间搭建桥梁。主讲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不是虚伪的问答。主讲教师要尊重学员的学科特长,即使在教学法和技术运用方面,也要与学员切磋,切不可以为在项目学习内容知识方面占了先,就什么都超前了。以学员为本也是给学员主动体验和思考的空间。英特尔专题课程中说:我们让学员掌握的知识(包括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工具、应用策略等),是他们在课堂上将会用到的;我们让学员在培训中体验的,是他们的学生将会经历的。这两句话既是原则,也是培训策略设计的前提。

因此,要千方百计牺牲自己的话语空间(那些对自己口舌引以为豪的),扩展学员的体验空间。有学员在培训中恍然大悟:这项目学习的培训过程不就是一次项目学习吗?真是一语中的。

然而,没有两次培训是相同的。学员情况(学科、学段、专业知识掌握)的差异,培训场地(教学辅佐设备和数字环境、学员应用设备)差异,会带来任务差异、培训方法差异。习惯于自我反思的主v教师也习惯在每次培训之后发现“遗憾”,在下次再改进,这是培训主观方面的差异。发现“差异”,才能使培训内容和方法更合适。以不变的培训应对“万变”的客观对象则死,以灵活应对万变则生。差异是值得主讲教师直面的重要资源,每次差异都可能激发主讲教师新的灵感和创意,丰富主讲教师的经验积累。如果说“差异”是培训的真实世界,那么,它只是部分,还不是全部。教师所处的工作与生活的背景,是项目学习课程可能无法割舍的真实世界。我们经常听到:“我们的校长不懂,培训后谁来支持?”“家长只要学业成绩,项目学习过程再精彩,怕他们不动心。”“学生难管理,自主活动不放心。”“我们学校数字设备落后,无法进课堂。”“不做项目学习也是这点工资,何苦折腾自己。”这些,就是学员的世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深感不仅在介绍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学习包含了近代和现代全球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归结出来的整体改革方案,教师在培训后获得的收益不仅仅是写出一个教学设计,而是尝试挑战并改变自己的课堂,确立自己应对教育变革、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案。

本土化是什么?曾经有些网上课程,除了译成中文外,还把其中的洋面孔变成黑头发黄面孔,把约翰和玛丽改成老李和小张,以为这样就“完成”本土化了。还有人以为本土化是让各种国际课程为应试教育服务,证明能提高升学率,即是融入本土。其实本土化的实质是把国外这支成型的树苗栽到国内的教育变革的土壤中,使其存活并茁壮成长,并非如“改名换姓”那么简单。本土化的关键是创建本土案例,创建一个个来自于实践应用的案例,则证明课程克服了水土不服,最终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上一篇:汕头地区临床护理人员中医体质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在线学习社区让项目学习成为无围墙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