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9-21 01:20:20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226-02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功能及其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工作,或者准确地说企业财会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迫使了用于指导会计核算的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虽然使得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但认识并不意味着重视。因此对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常常因内部控制、筹资、成本、税收、业绩考核等问题使企业面临财务困难,很多企业依赖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转,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危机。部分企业从事股票、委托理财、期货及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亏损严重。部分企业不重视法律审核把关,造成重大法律纠纷。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部分企业通过少转或推迟结转成本、费用挂账、少提折旧、多计或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调节经营成果;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经营决策和投资管理缺少内部的监督与制衡。所以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也有必要对企业所面临的突出的财务难题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推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管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从实践需要的角度看,制定并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需遵循如下原则,价值导向和风险控制原则。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时刻提醒经营者要控制经营风险。兼顾更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偏袒少数人利益的原则。企业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载体,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过程,而不是激发矛盾的过程。兼顾适宜性和普遍性原则。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绝对稳定和相对变化原则。财务管理目标既要保持绝对的稳定,以便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又要考虑对目标的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无论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其他的财务管理目标,如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甚至包括非主流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都在存在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笔者建议,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可以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目标,以便克服各目标的不足,在确定具体选择哪几个组合财务管理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原则:组合后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提高“三个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组合后的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必须要有主次之分,以便克服各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还原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税收扣除标准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做出规定,而是围绕与企业设立、经营、分配、重组过程伴生的财务活动,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顺应产权制度改革,清楚界定国家、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职权与责任,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在继承现行有效规定的基础上,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

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由于企业财务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各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改革,从而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素,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从管理对象来讲,企业财务管理要素是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动态的财务活动。也就是说,要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

改革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体现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实施财务评价,监测财务运行状况;主要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监督、服务。

改革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制度。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

规范职工激励制度。企业对职工激励,包括即期的奖励和远期的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远期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企业现有投资者将既得权益让出一部分给职工,因此,在通过回购股份实施激励的情况下,应当与《公司法》的规定相一致,以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解决。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经营失败,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到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也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

注意落实投资者、经营者不同的财务管理权限与责任。按照原有的财务制度,投资者、经营者容易造成角色互相错位、越位或者缺位。对于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明确应当由投资者审议决定,或者按照企业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企业首先应当对照检查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制定的制定;然后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并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当然,投资者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时,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企业股东会、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进行,而不是游离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外。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按照建立企业“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要求,从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企业财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财务监督是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表现为财务对业务的监督、审计对财务的监督、职工对管理层的监督、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全的企业外部财务监督,包括财政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以及来自社会的监督。这对于维护企业各方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论家族企业的管理沟通.科技资讯.2010(07).

[2]杨春玲.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华章.2010(30).

[3]吴新.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商业会计.2010(24).

[4]王运启.家族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在哪.饲料博览.2009(03).

[5]张成.家族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3).

上一篇:关于建立企业财务评估制度的思考 下一篇: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