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叙事学视角理论的文本透视

时间:2022-09-21 01:09:18

基于叙事学视角理论的文本透视

摘 要:美国二十世纪小说家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异乡》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的叙述视角主要为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本论文意在分别分析这两种视角的运用。在内聚焦视角下,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对背景环境进行极致渲染,又通过“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呈现,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深刻揭露。外聚焦视角主要体现在对话的使用,在作者客观而冷静的叙述之下,塑造了典型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小说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人们肉体和精神上造成的伤害,从而引发读者对世界、战争和人生的严肃思考。

关键词:《在异乡》 内聚焦视角 外聚焦视角

海明威的文学生涯是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表达其对战争深刻的体验与思考。《在异乡》是海明威以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27年他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为背景,描写了一批从前线撤退的伤残军人进行机器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小说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人们肉体和精神上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从而引发读者对世界、战争和人生的严肃思考。本文着重论述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在海明威小说《在异乡》中的熟练运用,感受“冰山原则”的独特魅力,贴近“重压之下不失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体味简约语言下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一、内聚焦视角下的所见所感

视角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对视角的选择,可表明作者对叙事的介入程度及对人物和事件主观和客观地态度与评价。对于视角类型的划分,参照热奈特的划分方法,即根据对叙事文中视野的限制程度,可将视角分为三大类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

通过内聚焦型视角进行叙事有诸多优点。一方面,由于是从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缩短了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因而易于制造亲切感。“特别是当叙述内容中夹杂着某些具体可考的历史事件与确切的时间和真实的地点时,小说俨然成为某人真实的生活经历而不是一篇虚构的故事”。另一方面,内聚焦型视角带有“即刻性”的特点,将“叙述”变成了“倾诉”,使读者产生一种现实感。

《在异乡》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细致的描写了从前线撤退到意大利米兰的伤残军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为深切地体验叙述者的心态,进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即作者对战争中不幸者的怜悯,直指因功利而互相残杀的战争的罪恶本质。

(一)背景环境的极致渲染。背景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利于对人物的塑造、气氛的营造,意蕴的展现。“很多情况下,通过对角色对背景的感知与反应,读者所了解到的不再仅仅只是背景,而更多地是人物自身及其心理状态。”开篇悲凉的天气,悲凉的色调,悲凉的音响,配上悲凉的心境,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种阴冷而压抑的气氛。如黑暗笼罩下外在天气的寒冷与“我”内心的孤独互相映照。哪怕只是街边橱窗透出的灯光都能让人感到“愉悦(pleasant)”,冷暖鲜明对比下暗示出寒冷氛围中“我们(we)”内心深处对光明的渴望。

除了寒冷,小说开篇还渲染出死亡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伤兵们从前线撤退,但战争还在继续。走在街上,“我”看到橱窗外挂满了猎杀的野味,“stiff and heavy and empty”中透露出血腥和死亡的气息,令人感到无比压抑。战争在继续,伤员在增加,死亡在延续,士兵在战争面前的渺小和无助,一如吊在寒风中的动物。作者运用内聚焦视角,通过“我”眼中所见,使压抑寒冷的气氛与故事中“我”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并将这种感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二)人物内心的深刻揭露。与“我”一同去医院治疗的还有几个士兵,一个想当律师,一个要做画家,另一个立志当兵,还有一个刚上战场一小时便负了伤。面对厌恶“我们”的人,“我们”感到“由于某种类似的遭遇而息息相通”,但其实“我们都有些隔膜,除了每天下午都在医院里相遇外,没有更深的交情了。”而当他们得知“我”获得勋章只是因为“我”是美国人时,对我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文章中对空荡的街道、关闭的橱窗,寒风呼啸而来,只有路灯发出微弱的光亮,一个喝醉酒的伤兵踽踽而行,对死亡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等描写,都通过内聚焦视角鲜明生动的展现出来,画面感和真实感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二、外聚焦视角下的所思所悟

海明威是语言运用大师,其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含蓄凝练。他“不惜伐倒整座陈词赘言的森林”,“将大量的内容潜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就像冰山有八分之七隐没在水面以下一样”。这种“冰山风格”在人物间的对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话属于‘纯模仿’,它模仿记录真实生活中人物的交谈情景。……对话把模仿话语推向极端,彻底抹去叙述的痕迹,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把发言权全部交给了人物,并使他占据前台。”

叙述者“我”是每天同去医院治疗的军人中唯一的美国人,身在异国他乡,在与他人的接触对话中,在作者客观而冷静的叙述之下,“我”的内心感受在字里行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被身体伤痛与心理孤寂双重笼罩下的绝望士兵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分析“我”与医生和与少校的对话,探寻潜藏在海下的八分之七,体味文体大师创造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一)“我”与医生。“我”与医生的对话在文中所占比重很少。医生问及“我”最喜欢的运动时,“我”回答说是踢足球,医生两次安慰“我”说治疗后可以比以前踢得更好,而“我”连最基本的礼貌用语“谢谢”都没说。这是叙述者有意采用的省略手法。

文中通过“我”的叙述可知,进行治疗的仪器对于“我”的康复不会起到多大作用,“我”根本不相信医生说的话,因为面对无用的安慰表现出无所谓的状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不信任表现了“我”内心的孤独、绝望,更突出了战争氛围之下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二)“我”与少校。“我”与少校之间的交流占整篇文章的一半,作者通过精炼的对白,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少校战前是优秀的击剑手,手部在战争中负伤萎缩,每天来医院接受牵引治疗。当医生拿来他人治疗前后的对比图片给少校看时,少校连说两遍“Very interesting”。虽然他并不相信治疗的效果,却没有拆穿。当问及对治疗是否有信心时,他只回答说“No”。这里可以理解为少校对于治疗的不屑和讽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优雅的风度。这一人物是在与我的对话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当谈论到结婚的问题时,少校表现的异常激动,甚至有些粗鲁。在这段简短的对话中,少校三次提到不能结婚,四次提到“lose”,在后文医生的陈述中读者才得知少校所经历的痛苦。在争吵之后,少校没有一走了之,冷静之后又回到治疗室,因自己的失态而向我道歉。这时的少校形象愈加丰满,表现出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重压之下依然保持优雅风度,令读者在同情之余,更多生发出无限的敬意。这一形象的塑造,完全在外聚焦视角下,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由读者自我领悟而来。作者所做的只是像摄像机一般,将事件客观地展现出来。海明威高超的叙事艺术可见一斑!

内、外聚焦视角的巧妙运用可称为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作者通过内聚焦视角,简洁而深刻的渲染了战争冷酷的环境氛围,细腻而有力的展现了饱受摧残的人物的心理状态;作者在保持冷静叙述的同时,通过精练的对白,塑造了典型了重压之下保持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两种叙事视角互相配,相得益彰。种种艺术特色充分诠释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使读者透过“八分之一”的显性部分去思索和领会那“八分之七”隐于水下的深刻内涵和寓意,这便是海明威作品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赖骞宇.18世纪英国小说的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7

[2]林六辰.英美小说要素解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班照(1990.0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下一篇: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