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探究

时间:2022-09-21 01:08:30

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探究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的逻辑发展,是以“物化”概念为基础,通过对各个不同领域中“物化”现象的批判,而进入到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全面批判,但其根源仍出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及其本质的概括。卢卡奇开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的理论方法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先河。文章通过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研究,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化现象和对引起物化现象的原因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物化;异化;克服物化;劳动异化

卢卡奇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仅因为他率先尝试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一种新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明确提出物化理论,表达了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而这一批判构成了20世纪后来的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题。

一、卢卡奇的物化思想

(一)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内容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的物化结构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看,物化是指物的非人化和自律化 。即指人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不是作为属人的东西而存在,而是成了某种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世界是一个由客体和事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世界。卢卡奇指出: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它的规律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

卢卡奇物化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人的数字化,即人的符号化或者抽象化,表现形式人被整合到自律的机械体系中,物化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2)主体的客体化,即人由生产过程和社会历史运动的自主自觉的主体沦为被动的,消极的客体和最随着。(原因:由于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可计算的原则,人表现为服从机械的体系中的一部分,人表现为服从人的个性特性,创造性地位。)(3)人的原子化即人与人的隔膜,疏离冷漠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统一的有机的联系。由于人的数字化,客体化,人变为被动的存在,人和人有机联系被割断形成孤立的被动的原子。

(二)卢卡奇对物化的认识

卢卡奇认为,要克服物化,从物化中解脱出来就要恢复对于总体性的认识,不再使人类陷入对象化的碎片中去,只有“通过专注于可认识事物、被认识事物的具体的、物质的总体来突破这种陷入支离破碎的形式主义限制时,才是可能”。其首要前提条件是确立总体性的辩证法即总体性原则,这就要求做到总体性的认识,恢复哲学对总体性的认识。即要“恢复总体性原则与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地位”,因为“总体范畴的统治地位是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支柱”。

(三)卢卡奇物化思想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非常相似,尤其是相似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第二种表现:即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此外,物化与异化,分别构成了卢卡奇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视角,即二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这也使得二者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都具有了鲜明的历史感和社会实践性特色。但我认为总体上,卢卡奇的论述没有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完整而深刻,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把对异化的论述与私有制联系起来,卢卡奇并没有看清这一点。并且,卢卡奇混淆了对象化、物化和异化三个概念。除此之外,卢卡奇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的商品及商品拜物教出发,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问题。卢卡奇是从批判商品拜物教这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视角开始对“物化”现象的分析的。“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卢卡奇没有明确地把消除物化和消灭私有制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化现象及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仍处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仍然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仍然会出现劳动的异化或者说物化。劳动及其产物不属于劳动者,且成为与劳动者相对立的一种异己的力量。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化表象的分析

1. 市场物化。商品生产是一种物化的生产。在这里,物化表现为“个人力量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也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物统治着人。市场不是各市场主体自愿联合的结果,而是各市场主体活动自发形成的结果。不是人在驾驭市场,而是市场在驱使着人。

2. 职业物化。工作的职业化是强迫性分工的结果。职业对人来说是一种外在强制的力量,使人片面地甚至畸形地发展,如马克思所说:“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3. 政治物化。我们的国家政权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但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社会矛盾和社会利益的分化必定会这样那样地反映到国家政权和党内来,商品交换原则也会渗人政治生活中。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化原因分析

1. 生产力水平较低是根本原因。“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也就是说,在生产关系上,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比较先进的社会制度,但在生产力方面,我们还有着相当的差距。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物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

2. 当前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商品经济是不能超越的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而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就是市场经济。随着我国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过渡,计划经济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产生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这就决定了物化产生的不可避免性。

三、卢卡奇物化思想对中国克服物化现象的启示

(一)我们应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物化现象进行扬弃,辩证地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生的物化现象。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物化现象必然地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是长期起基础性作用的力量,人们的一切活动仍将是处于物的依赖关系之下。我们既要有目的地充分利用物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又要尽最大可能降低物化以及物化意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我们还应建立科学人性的政治、文化等国家制度,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中倡导总体性的文化理念,避免物化带来消极影响。物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人和人的关系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将必然存在。另一方面,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商品关系必然会得到极大发展,工具理性―一种与商品经济社会物化结构相适应的、与价值理性相对立的观念―也将会极速扩展,导致价值理性的现代性失语,引发人的内在精神、内在价值的物化。对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发展,建立具体的总体性的文化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制度,以减少市场经济中的物化现象对人们思想意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三)我们应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总体性”的发展,避免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过度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全面的理解,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其有效途径是将社会主义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现阶段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减少物化在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福,王永山.从异化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对人的存在状态发展之路的马克思主义解答[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5(3).

[2] 罗赛.“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不同定向[J].教学与研究, 2005(7).

[3] 宁媛.中西文化视野中的“异化”范畴[J].江西社会科学,2006(7).

[4] 郑元景,徐梦秋.透视现代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9).

[5] 王小章.现代化求索与现代性反思[J].现代哲学,2005(4).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西南科技大学课题项目(13sxt 003)资助。

作者简介:王璐雅(1990- ),女,汉族,陕西合阳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上一篇:刍议学前教育教学实践 下一篇:浅谈校园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