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建设规划

时间:2022-09-21 12:44:17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建设规划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要协调,规划须先行。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当前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相关产业、打造新型社区和进行投资估算三大新村建设规划的举措,较充分的阐述了如何进行新村建设规划,解决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农村的发展。最后,文章对新村建设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村建设规划;举措;发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乡村人口6565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8.7%。2004年至2012年又连续九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建设问题便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我国当前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进行新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的发展。

一、当前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推进人口非农化政策的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阻碍新村建设的问题。当前制约新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空心化”现象严重和规划意识薄弱。

(1)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也是其实现的手段。林毅夫教授曾在他的个人专访中表示: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对启动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明显不足。农村道路、医疗、安全饮水、电力以及清洁能源等还存在不足。比如,全国卫生数据统计公报资料显示,到2011年底,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拥有卫生院数仅为1.12个,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仅为1.16张,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管理和利用不高等特点。(2)“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空心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使得农村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大多的青壮年选择到城镇工作或生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地理空心化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大量农民,尤其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各个城市谋生,剩下的人口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这便形成人口空心化。从2001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每年以3.8%的平均速度增长,而乡村人口则以1.8%的平均速度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缺失,农村闲置了很多的土地资源,而且由于住房、公共设施等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也使得很多的宅基地等土地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形成了土地空心化。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我国每年摞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农村空心化不仅造成了农村居住的混乱,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引发了诸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粮食安全”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同时,农村空心化不仅使得农民难以行使自己最基本的权利(比如选择权与被选举权等)和参与村庄管理,而且加大了基层管理的难度和衍生出新的发展问题。农村空心化发展,既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3)规划意识薄弱。201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中提到发展要协调,规划须先行,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发展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而忽略了农村规划,或者城市一张图、农村一张图,人为割裂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多数农村长期不搞村镇规划或者在规划中不讲科学,农民建房有极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住宅布局散乱,用地粗放,村庄内公共配套设施缺乏,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质量。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滞后的矛盾突出,乡村建设一直是我国规划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如何进行新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当前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强化新村建设的规划意识,更新规划理念,从科学规划入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新村规划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规划发展相关产业、打造新型社区和进行投资估算,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规划发展相关产业。规划先行,其中产业最关键。新村建设走公共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从全域出发,统一规划,既保持农村当地的特色元素,又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划没有产业支撑的新村聚集点没活力,难发展。按照产村相融的原则来规划打造新村,推动当地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回流,增加农民收入,弱化农村空心化发展趋势,走出农村发展的困境,加快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规划建设的新村实现宜居宜业目的。(2)打造新型社区。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03年以来,江西、湖南等地已开始推行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打造新型社区,从所规划新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统一风貌的民居,建设优美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当地河流等资源优势规划集中供水,解决居民日常用水;进一步完善电力设施,将电线拉设整顿合理;建设村庄雨水和污水排水管网;建设垃圾收集点、垃圾池;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特点,对社区进行功能分区,以便人畜分离。(3)进行投资估算。根据对新村建设的实际规划,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人居环境等各个项目的面积,再掌握当地各类材料的单价,便可以初步估算出建设新村所需要的投资资金,为新村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三、实施建议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村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在国家和各省、市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应深入进行交通、电力、给水等基础设施专项研究及规划工作。按照符合规划、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民居建设,重点推广生态型、节能型和风俗型住宅,注重保持当地建筑特征。同时,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加强相应的监督考核。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2]姚慧琴,徐璋勇,洪名勇,安树伟.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贵州财经学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经济学会.贵州新农村建设探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国家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典型案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5]尹成杰.关于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

[6]蒋玉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7]杨欣泽,赵莉,李明,杨婧文.探究北京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基于北京市密云县L村的个案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2012-02-2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2012-04-20

[10]孙晓静,闫保英.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11]许兴.如何防范新农村建设的空心化[J].农民致富之友.2011(13)

[12]洪艳,邵晓萍.新农村建设之新村规划设计探索——以宁波鱼山头村为例[J].浙江建筑.2007(9)

上一篇: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实践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借鉴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