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实效

时间:2022-09-20 11:48:44

运用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实效

[摘 要]思想品德教师在应用现代科技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注重将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课堂相结合,在导入新课、突破难点、总结知识等教学环节中穿插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品德课堂;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古典诗词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90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中积累的知识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仅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将经典的典故、传奇的人物穿插、渗透进去,对提高学生素养,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引用历史人物,导入新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或聪明睿智,或刚正不阿,或忠贞不贰,或行侠仗义……以其坎坷的人生经历、对国家的突出贡献和高贵的品格给人以启迪、鼓励和震撼。站在思想品德W科的角度,审视不同的历史人物,将他们的品质与课堂中的知识点相联系,用于课堂导入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学会调控不良情绪》这节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投影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在学生齐读后,让他们思考,词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的是赤壁之战中的哪个历史人物。在学生思考的同时,笔者播放出电视剧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片段,提问:1.影片中周瑜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情绪?2.这种情绪带给周瑜的是什么后果?3.周瑜虽文武双全,但最后吐血身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笔者则水到渠成地在黑板上板书,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学会调控不良情绪。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率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善用经典故事,突破难点

传统历史故事,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耐人寻味的哲理为人们所喜爱。思想品德教师若能根据教学需要,广泛收集历史故事并予以精选,再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巧妙地化解教学难点,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记得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节课时,笔者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复习《三字经》,在学生大声朗读以后,提出疑问: “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给谁温席?听到笔者的提问,学生议论纷纷,欲言又止。笔者看时机成熟,就以图片配以文字解释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了这一感人的历史故事:黄香,东汉江夏人,九岁丧母,但能懂得孝道。每当夏天到来时,能够用扇子将父亲睡觉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让父亲睡得舒服、安稳;冬天到来时,能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子,再请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不仅懂得孝道,学习也非常刻苦勤奋,远在京师,就被人传诵“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当学生还沉浸在这一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时,笔者顺势提问:同学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正值青春期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会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处理呢?如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你们怎样做才是懂得孝道呢?

1.学习习惯不好,不能及时完成家庭作业,当妈妈唠叨时,我应该……

2.某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而妈妈又特别重视,我应该……

3.妈妈想把外公和外婆接过来住,爸爸却不太乐意,我应该……

学生议论纷纷,交换各自不同的看法,而笔者却以《孝经》中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来做总结。孝敬父母,就要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发自内心。当然,孝敬父母,也不能盲从、盲孝,应该在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给予报答。

三、巧用古典诗词,总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凝聚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人文精髓,它语言简练精当、内容丰富、韵律优美、寓意含蓄、节奏明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瑰宝。对古典诗词进行筛选、分类,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总结上,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号召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节课时,笔者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总结课堂的。首先笔者通过语言过渡:今天,同学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质朴、真诚、催人泪下的情感――亲情,接下来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重温《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随着音乐声起,字幕逐步显现,学生齐声朗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书声琅琅,情意浓浓,父母之爱、师生之情油然而生。采用这种方法对课堂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也温习了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课堂结合起来,也是独树一帜,殊途同归。

上一篇:以文书俱美的考场作文赢高分 下一篇:如何将交往理念有机融入小学英语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