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2-09-20 11:26:52

【前言】菏泽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摆在生态菏泽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生态修复,修复黄河故道,加快赵王河等湿地开发。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快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对全市湿地资...

菏泽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摘要】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本文分析了菏泽市湿地资源现状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情况,指出了当前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湿地保护 调查建议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也被誉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做好我市湿地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菏泽市湿地资源现状

我市是山东省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市之一,据2012年菏泽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市湿地面积79968.14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53%。其中河流湿地类面积66951.85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83.72%;湖泊湿地类面积11.41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01%;沼泽湿地类面积173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0.22%;人工湿地类面积12831.88公顷,占全市湿地面积的16.05%。由于我市湿地环境典型独特,滩涂广阔,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尤其是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越冬、繁殖、迁徙和停留地。据调查,全市共有鸟类200余种,分属17目、41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9种,省重点保护鸟类22种;兽类动物有19种,两栖类动物8种,爬行类动物10种。全市有湿地植物有69科227种,其中湿地野生植物有6种、湿地栽培植物有3种,分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二、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摆在生态菏泽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生态修复,修复黄河故道,加快赵王河等湿地开发。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快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对全市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湿地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3处,分别是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单县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明县庄子湖省级湿地公园、菏泽牡丹区万福河省级湿地公园和单县东舜河省级湿地公园。已经完成的湿地保护恢复项目1个,即单县黄河故道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项目;已获省发改委立项的湿地保护恢复项目1个,即单县黄河故道浮龙湖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有效保护,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市湿地保护事业呈现出不断加强的态势,不仅维护了重要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了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也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当前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湿地保护和建设,我市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得到了恢复,湿地的各项功能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和提高,有效地保护了湿地境内的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菏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人口剧增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我市湿地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掠夺性围垦造成湿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发建设用地需求增大,有的地方对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缺乏全面认识,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进行围垦造地,导致湿地被侵占甚至转为建设用地。

(2)保护宣传教育有待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虽然开展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宣传,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仍是今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但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长期以来,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市尚未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统一的协调组织与机构,难以形成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保护管理机制。

(4)湿地不同程度地受到威胁。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有许多湿地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湿地环境污染不仅使水质变坏,而且环境污染对湿地的威胁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大。污染湿地的因子主要包括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面源污染等。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影响到河流的水体质量,给湿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我市河流、坑塘普遍受:到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水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菏泽市赵王河公园、环城公园等因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导致蕨类水草及浮游生物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

(5)保护和建设资金短缺。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超前性、渐进性的特征,投入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既要有阶段性投资,又要有长期的渐进性投入,还要有大手笔的重点项目投资。近年来,虽然国家重视湿地保护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投入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经费和管理经费都很少,所以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得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举步维坚,湿地的监管职能和监管能力下降,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已批复的湿地恢复和湿地公园项目建设难以实施。湿地保护和开发的经费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瓶颈。

四、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好湿地是生态菏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市情和湿地保护工作现状,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湿地建设力度,加快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全面促进我市湿地持续、健康发展。

(1)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科普讲座、制作专题片、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2)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和湿地公园建设。科学编制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湿地恢复和重建工作。要依照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对全市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要抢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使其自然恢复其生态功能。对生态退化和损失严重的区域,建立保护小区或湿地公园,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措施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推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科学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合理确定受保护范围。

2月3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菏政办字正〔2015〕14号),确定“省里自2015年起,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考核纳入各级政府科学发展政绩考核范围。”根据全省湿地保护总体布局,我市共有23处湿地列入省级重点湿地保护工程,今后将采取抢救性保护、修复与治理、污染控制等人工适度干预措施进行重点保护。这23处湿地包括10处湿地保护工程、3处湿地恢复工程和10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10处湿地保护工程包括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处湿地公园。1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9处湿地公园包括:万福河省级湿地公园、鄄城雷泽湖湿地公园、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庄子湖省级湿地公园、单县黄河故道湿地自然保护区、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舜河省级湿地公园、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定陶县菏曹运河湿地公园。10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包括:牡丹区赵王河、安兴河、沙土镇生态湿地,定陶县新河湿地,单县东沟河湿地,成武县文亭湖北区,巨野县老洙水河湿地,郓城县宋金河湿地,东明县五里河湿地,曹县四季河湿地。

对已批准建设的6处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要按照建设规划进行实施。力争2020年以前,再新建一批省级或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以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基础,建立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功能效益监测网络,健全完善由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对全市湿地进行持续测定和调控的能力。

(3)加强湿地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重要湿地内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管理,减轻河湖淤积;对部分淤积的河流、湖泊进行清淤;加强对保护区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数量、范围、排污途径、总量等数据调查,有计划地治理已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对排污超标的单位予以处罚并限令整改,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单位,坚决实行并、停、转、迁。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自然湿地的监管,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健康、顺利开展,尽快扭转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局面。

(4)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和省应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结合本地条件,出台湿地补偿和扶持政策,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还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合作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要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引入股份制、合作制、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争取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5)强化组织协调。林业部门是湿地保护的职能部门,但湿地保护管理还涉及发改、财政、水利、环保、城建、旅游等多个部门,需建立“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通过定期召开湿地保护协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湿地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要做好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湿地保护互动机制。要建立湿地管理档案,对每一块湿地明确管理部门和单位,明确执法主体,同时建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增强管理部门和单位责任感和积极性。

总之,通过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我市9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通过对我市重要区域湿地的恢复示范工程,使这些湿地的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我市湿地资源监测、管理、科研、宣教和合理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温亚利.城市湿地理论初探[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王学雷.湿地保护与管理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黄国勤.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上一篇:“云上贵州”点“数”成金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溯源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