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05 08:27:07

菏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评价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 方法 对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41例,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报告后48 h调查率97.56%,合格大便采集率87.80%。41例AFP病例中, 5岁以下儿童组所占比例较高,为78.05%;男、女性别比为1.73∶1;大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3株,其中I型1株,II型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经鉴定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株。 结论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指标均达到要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关键词] 免疫规划;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030-02

Analysis on working status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surveillance system in Heze city in 2011

TANG Hongyan1 LIU Yanqin2 MA Jingcang3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Dongmi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Dongming 274500, China; 2.Yuecheng Agency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 Heze Developing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274000, China; 3.Heze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27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quality of AFP Surveillance Systems in 2011. Methods The AFP monitoring data was analyzed descrip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41 AFP cases occurring were reported in Heze city in 2011,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eported incidence of children less than 15 years old was 3.18/105. The rate of timely investigation within 48 h was 97.56% and the collection rate of adequate stool specimen was 87.80%. The AFP cases under 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78.05%.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was 1.73:1. 3 strains of polio viruses were isolated, including 1 strain of type I and 2 strains of type Ⅱ polio virus. The strain of type I was confirmed to be 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 strain (VDPV). Conclusion All the surveillance indicators m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ran well in 2011, with no cases of polio caused by wild virus found.

[Key words] EPI; Poliomyelitis; AFP; Monitoring;VDPV

脊髓灰质炎(AFP)是一种急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曾在世界各地发生流行,1956年研制成功的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对控制、消灭脊髓灰质炎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2000年通过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后,继续贯彻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相关措施,对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的目标出发,WHO要求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对常见14类AFP病例进行报告和监测[1,2]。2011年菏泽市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了主动监测,现将现场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资料作一汇总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自全市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实验室数据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人口资料来自2011年菏泽市统计局。

1.2 标本

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采集大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阳性标本由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监测指标概况

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41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报告后48 h调查率为97.56%,合格大便采集率为87.80%,大便标本7 d送达率为92.68%,分离结果28 d反馈率为97.56%,75 d随访表及时送达率95.12%,阳性标本病例数为3例,阳性标本送国家CDC实验室及时率100%。

2.2 全市AFP病例描述性分析

2.2.1 全市AFP病例年龄和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病例数分别为:0~岁组4例,1~岁组11例,2~岁组9例,3~岁组5例,4~岁组3例,5~15岁组9例,5岁以下儿童组所占比例较高,为78.05%,详见图1。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73∶1(26/15)。

图1 2011年各年龄组AFP病例分布

2.2.2 时间分布 2011年AFP病例各月份分布较为平均,各月份的病例分布数分别为1 例、4例、4例、3例、4例、3例、4例、4例、5例、4例、3 例、3例。

2.2.3 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疫史 全程免疫37例,占90.24%(37/41),服用1剂次2例,服用2剂次2例。

2.3 实验室监测情况

2.3.1 标本采集 AFP病例合格双份大便标本36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7.80%,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大便标本63份。

2.3.2 AFP病例病毒分离情况 共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PV)3株,其中1株Ⅰ型PV,2株Ⅱ型PV。Ⅰ型PV株经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为VDPV。

2.3.3 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健康儿童病毒分离情况 共分离到2株PV1、2株PV3、1株PV1+3 和10株Npev,均为疫苗相关株,无VDPV株。

2.4 OPV接种率统计

2.4.1 全市2011年常规接种监测信息报告完整性 以县区为单位,应报告单位次数108次,实报告单位次数108次,报告率为100%;以乡镇为单位,应报告单位次数1 944次,实报告单位次数1 921次,报告率为98.82%;以接种门诊为单位,应报告单位次数2 484次,实报告单位次数2 426次,报告率为97.67%。

2.4.2 全市OPV强化免疫接种率统计 2011年1月5日和12月5日分别进行了两轮次的OPV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分别为97.72%、97.98%,详见表1。

2.5 VDPV应急处置[3]

在巨野县1例AFP病例大便标本中检出1株Ⅰ型VDPV后,省、市、县成立了调查小组,部署防控工作的任务包括对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VDPV感染者管理方案;在局部范围组织开展儿童OPV强化免疫;加强监测和督导工作,做好应急处置调查工作等。

3 讨论

3.1 全市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

2011年全市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超过国家卫生部1/10万的指标要求。对照国家AFP病例监测系统反映监测及时性的指标,如报告后48 h及时调查率、AFP病例的合格采便率、便标本7 d送达率、麻痹后75d内收到随访率、阳性标本及时送达率等,也已达到或者超过相应指标,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截至2011年12月,菏泽市已连续20余年未发现由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全市AFP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菏泽市2011年AFP病例特点

全市AFP病例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组,时间分布没有时间高峰。从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AFP病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7.80%,此为开展病毒检索打下了良好基础,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均未分离出PV野毒株,与OPV常规免疫、加强免疫有重要关系。AFP系统实验室监测表明菏泽市继续保持着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3.3 菏泽市2011年发生的VDPV病例为独立案例

近年来,在全球中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后,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的VDPV病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的新问题[4],VDPV可在OPV覆盖率较低的地区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暴发,并能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持续复制多年。根据菏泽市AFP监测系统数据,2011年报告的这例I型VDPV病例为独立事件,与当地其他AFP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监测数据表明未发生VDPV传播,但借鉴于国内外VDPV事件,当地要防范发生VDPV循环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3.4 全市OPV接种率达到预期目标

全市承担预防接种工作任务的接种单位集中在乡镇,2011年常规接种监测信息报告完整性数据显示,以接种门诊为单位,报告率为97.67%,说明基层预防接种免疫网络运行正常,两轮次的OPV强化免疫活动中,OPV接种率已经分别超过95%,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3.5 今后工作任务和重点

标准化的AFP监测系统的基本监测指标包括AFP病例监测敏感性,病例调查及时性及合格粪便标本采集,WHO认证的实验室及时开展病毒分离,型内鉴定及基因测序,确定病毒类别[5]。当前全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若干方面: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后,部分基层人员麻痹松懈思想有所上升;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部分地区经费落实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经费不到位;县级及各乡镇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员变动较大,人员培训不到位,造成局部地区AFP监测质量出现下滑;部分针对医院AFP病例的主动监测流于形式;新的监测管理系统应用培训不到位,业务不熟练等,均对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工作:继续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确保免疫规划相关经费落实,要特别关注基层接种劳务补助经费等保障条件的真正落实;加强市、县级免疫规划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执行能力;加强培训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及时识别和发现薄弱地区和环节,提高和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重点地区的适龄儿童OPV强化免疫和或查漏补种接种率要以县为单位达到90%以上,巩固免疫规划针对疾病控制成果;重点防范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输入和VDPV的传播流行,做好VDPV病例和高变异株病例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隆德. 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

[2] 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21-335.

[3] 马敬仓,刘景顺. 菏泽市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患者的调查及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8):91-92.

[4] 张勇. 2009年7月~2011年3月全球检出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J]. 中国计划免疫,2012,18(3):285-287.

[5] 蒋华芳,严冬梅.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2009~2010年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报告[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2):182-183.

(收稿日期:2012-09-07)

上一篇:急诊室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复... 下一篇:Pierre Robin 综合征患者麻醉后窒息抢救成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