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德兴企的管理理念

时间:2022-09-20 11:22:48

构建以德兴企的管理理念

【摘要】道德与法律一样同为社会规范的两个部分。人们大量的行为须用道德来调控,道德的影响力很大程度超越着法律制约的范畴。市场经济呼唤道德建设,企业要持续发展,很大程度又取决于职工的道德水平。职工的道德水准是企业道德状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企业道德状况又是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效应的反映。以德兴企,借助道德建设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建立一个崇尚道德、秩序良好的内部环境,构建良好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工作氛围,企业无疑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企业管理 道德 企业文化

一、用崭新的视角看待职工,架起互相尊重相互关心的桥梁

现代高科技在信息网络传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视野和思路空前的开阔,观察和思维的独立性明显增强,职工不仅仅受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单一方面的影响,同时外部环境对人们的思想的影响源增多了,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人们的心态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失衡的意识;二是人们头脑中出现了许多认识不到的问题;三是社会变化快,世界变小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和来不及规范的东西。

把以德治企的方略落实到企业,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视角观察、看待职工,架起职工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纽带和桥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有平等的态势。我们现在讲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这不只是方式的变化,而是对职工根本态度的转变。职工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义务、面临的问题不同,从“人”这个角度讲,都是平等的。企业职工渴望尊重、追求平等的愿望表现的更为强烈,希望管理者与他们平等交流、同甘共苦,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理解。要认真研究社会经济成分、抓准职工的本质特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职工,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二要有诚信的态度。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要求,是企业形成健康开放的管理氛围所必备的条件,也是职工间一种安全和道德融洽关系的反映。企业管理者带头实践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把良好的人格形象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激发职工对管理者的信赖和信任程度。职工把企业道德规范化为自觉行动,把个人的理想融入企业发展的座标,恪守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必然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三要发挥公平激励的作用。现实情况广大职工对公平提出了更高的愿望和要求,希望在公平等条件下通过公平竞争体现个人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公平能起到激励作用,不公平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分析造成不公平的原因,管理者违背组织原则,个人说了算,影响着职工情绪;政策制度不完善,管理程序不规范,消弱了企业凝聚力。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充分体现着公平的原则,公正的落实好各项制度,就能满足职工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激励的作用。

二、以情感人,构建和谐积极的政治环境

情感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认为,“情,魂之本。三分管理七分情。”“管理必须投入精神,这种投入必定是有情感所带动的行为”。它倡导以情感人,用情感的纽带作用力去构建和谐进步的人际、政治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它具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情感管理是增强企业合理的重要因素。人需要思想的交流,需要感情的抚慰。思想上有了进步,需要有人肯定;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有人点拨;就是有了缺点错误,出了事故,还需要有人批评帮助,各方面的关心帮助就能感受集体的温暖,激发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承担企业的荣誉和责任,增强以更大努力回报社会和集体的决心。第二,情感管理是维系融合的特殊功效。注重感情投入,理解、关心、尊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信取人,职工就能建立起融合的人际氛围,表现出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支持力量。

情感管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要注意发挥其四个功能。一是凝聚功能。情感管理推崇和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因为企业的竞争不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体素质和实力的较量,只用造就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注重协调企业内的人际关系,职工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才能形成统一的步骤和行动,应付市场的严峻考验。二是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状态,这种力量和状态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实现情感管理,激发人的心智模式,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把潜在的智慧发挥出来,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人性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职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情感管理所产生的激励创新的推动力。三是协调功能。情感管理有利于形成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这种纽带作用把企业中不同经历、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利害关系的人通过协调作用组织结合在一起,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去步调一致的工作。四是感染功能。企业把情感管理运用到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理解、尊重、体谅每一个人,与他们坦诚相处,努力创建干群相互沟通、互相尊重的人际环境,就会产生很强的内在感染力。职工应该如何想,怎样做,情感管理会发出无声命令,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发挥无形的作用。

三、用道德伦理规范职工,使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道德经济,道德出生产力,出经济效益。对道德建设重视与否,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大不一样,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依靠职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调节人们的规范体系。一是按价值观规律办事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方面。按劳分配并非等价交换,它本身就包含着高尚道德伦理的内容和要求。要引导教育职工个人各尽所能,着眼于满足社会的需要,不仅仅为个人获得劳动报酬,而是把发展生产作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调动潜在积极因素,尽己所能,创造性的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二是尊重个人合法利益,人们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无可非议,重要的是让职工摆正个人与国家、企业利益的关系,认清只有国家强盛,才有人民富裕的道理,引导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对待名利得失,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多做贡献。三是发挥物质利益的作用与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相结合。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遵循求利原则,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导职工在竞争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自觉在符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合法经营,防止见利忘义的倾向。四是建立以德兴企的新理念,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除了依法治企,还必须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落实到企业,就是要在各级管理层、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以德治企的新理念,重点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应尽的义务越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尽心尽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多做事,做好事。

四、用健康的文化陶冶职工,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用健康的文化陶冶职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德兴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企业文化一是难以满足职工求知、求乐、求新的要求;二是职工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三是职工活动时间增多,空间增大,文化需要呈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尽快调整思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发挥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增强管理的主动性,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注重陶冶职工情操,提高业余文化生活的质量,开发潜在的劳动力再生资源,引导职工确定文明的新观念,把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一,要突出文化建设的政治性,把弘扬主旋律放在首位。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广大职工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奉献观。第二,着眼于时展需求,把传统的健康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使职工才能得到发挥,精神得到充实,素质得到提高。

上一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