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迎“中考”

时间:2022-09-20 10:52:10

“十二五”规划迎“中考”

2011年1月,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上海在转型发展关键阶段制定的一个重要规划。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规划纲要提出的35项主要指标和13项重点任务完成进度和成效如何?规划实施过程中还遇到什么困难、存在什么问题?从今年6月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监督调研,对本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考”。11月2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改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

开展本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任组长、各委员会参加的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在监督工作启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和副市长艾宝俊亲自到会,对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殷一璀强调,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五年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具体要求,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扎实有效地推进相关工作。

“十二五”规划综合性极强,覆盖全市所有区域,涉及本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此次监督工作举常委会之力,全面与重点监督有机结合,在对《纲要》总体实施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确定了为老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公共卫生、旧区改造、农业科技、宗教场所等六个专题深入调研。市人大财经委将这项工作作为市区联动的重点项目,各区县人大开展了本区域的中期评估监督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

《纲要》由市人代会批准通过,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发挥代表的作用,本次监督调研专题组织要情通报会,由市政府向代表通报“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并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共回收问卷557份。同时,各委员会也充分发挥代表所在领域的专长,吸收代表参与监督调研,有的邀请代表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有的召开代表专题座谈会听取了上百位代表的意见。

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中,各委员会主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并积极探索调研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如,教科文卫委深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委走进乡间田头;侨民宗委直接走访和座谈听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意见;财经委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中国银联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实地视察,召开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在沪金融市场座谈会,还同步委托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线分析师开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三方评估。

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并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拓展、深化和提升规划的内涵,经济增速虽然“换了一档”,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创新转型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市人大代表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代表对“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总体评价的满意率达80%。

从评估结果看,“十二五”规划提出35项主要指标,包括25项预期性指标和10项约束性指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等20项预期性指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8项约束性指标,都符合或者超过中期进度,占全部指标数80%以上,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进度过半”。

但同时要看到规划实施也面临不少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改善民生工作难度持续加大、人口环境资源瓶颈约束加剧、城市安全和社会管理问题多发、制约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日益凸显等方面。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下一步必须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为“十二五”规划实施不断注入新动力;同时要进一步聚焦转型发展重点,培育经济发展的载体支撑;着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夯实转型发展的社会基础;高度重视中期评估成果的转化,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上一篇:江宁路街道:代表联络工作注重夯基础找办法抓规... 下一篇:将法治精神和群众观念融入旧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