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建筑物竣工验收测量分析

时间:2022-09-20 09:57:22

对城市建筑物竣工验收测量分析

摘要:竣工验收测量是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一项重要程序,是实施城市规划审批后动态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对《城市规划法》贯彻落实的具体表现。竣工测量成果是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一步规划审批提供可靠、详尽的依据。对房地产市场规范化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筑物 竣工验收 测量 分析

中图分类号:O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竣工测量的内容1.1地形现状图测量是对该工和及周围已经变化了的地形、地物,采用数字全站仪重新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外业采集的数据,利用CASS等内外业一体化软件进行编辑,生成满足要求的图件数据。 1.2竣工要素测量是对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进行实地测量,同时在地形图上标注建筑物与规划控制条件地物的距离、建筑物与界址线、规划红线等的关系。2竣工测量内业处理

2.1建筑物总高度的计算

(1)坡屋面建筑。

坡屋面建筑一般指别墅、顶层为复式的建筑物,这样建筑物总高度由内地台即±0.00算至檐顶。

(2)平屋面建筑。

平屋面建筑比较常见,其总高度由内地台即±0.00算至顶层女儿墙顶。

(3)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水箱间等不算入总建筑高度。应按图1所示计算屋面建筑高度。

2.2竣工测量图形编制

2.2.1地形图编制。

(1)地形图的地物元素应全部实测所得。地形图上应转绘建筑范围涉及的全部用地界线(红色)、规划道路(红色)和规划涌(蓝色),如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控制线时也应展绘。(2)地形图的实测范围为用地界线范围或建筑范围,并向界线外扩测30m,同时应标注相邻单位名、地名、路名、门牌号码,通过地形图中便可了解验收工程周边的建设情况和单位信息。(3)应适当增加高程点密度,同时应测量相邻用地的高程,以便于从地形图中判读室外地坪竖向标高关系,以及建筑用地与周边规划道路、相邻用地的竖向标高关系。

2.2.2平面位置关系图编制。

验收测量平面位置关系图是反映建筑物是否按规划审批位置、形状、大小来建设。在绘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物尺寸的标注应有代表性,简单、明了,原则上首层尺寸应全部标注,对于建筑物塔楼部份比较复杂的可适当取舍,以保证图面线条的清晰、整洁。

(2)参考原报建审批的征地红线图、总平面图和放线册,转绘与报建有关的用地界线、规划道路和规划涌。

(3)退缩间距标注位置与报建四至图、放线册退缩间距标注位置应一致,退缩的参照物(线)亦应一致,如放线册标注位置与报建四至图标注位置不一致,则以放线册的位置为准。不满足报建四至退缩要求的数据用红色表示,满足的用黑色表示。

(4)对于间距较多的群体建筑物可用不同颜色表示并加以说明。

2.2.3立面图编制。

绘制立面图时,首先要选择能全面反映立面变化的立面方向。当一个立面图不能全面反映立面变化时要绘制两个或多个立面图。

3外业数据的采集及测算

竣工测量外业数据的采集及测算包括控制测量、现状数字化测图、数据测算三个方面。

3.1控制测量:为确保测量精度,每一宗地的周边必须布设不少于三个固定点的城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导线控制点;导线可布成结点网或附合路线,按照规范要求埋石,在城市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可以刻石代替,精度要求按规范相应规定。一、二级导线点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定,高差应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量至0.001m。精度要求按规范相应规定。

内业平差前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200%的检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后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同时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备份。成果取位:角度的各项改正计算和方位角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0.001m。高程取位:三角高程取至0.01m。

3.2数字化测图:(1)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按照1:500数字化地形图的要求详尽测绘表示。地上、地下停车泊位应逐个测绘表示。成图软件采用城市测绘与管理系统软件UDSMS编辑。

(2)范围:除了建设用地范围外,还应包括与建设用地范围线相邻的地物、地貌,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a)相邻的是街道的,将相邻的街道施测完整。

b)相邻的是巷道的,施测相邻的巷道及靠巷道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

c)相邻的是建筑物,则施测相邻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

d)上述情况除外的,测至建设用地范围线外30米;当有斜坡、人工坎等地貌存在,测至其顶部即可。

e)分期建设的项目,测至主体建筑外轮廓线外30―50米。

(3)注意事项:

a)主要地物点在一、二级导线及图根布设时,应尽量考虑直接引测。b)宗地内所有地物、道路,有宗地界址作用的围墙、人工坎等及邻宗主体建筑,一律按一级界址点精度要求准确测定和详尽表示,且必须从所布设的控制点上直接引测。

d)立尺点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亦可采用特制小棱镜或免棱镜全站仪施测,以保证点位精度。

e)高程注记应均匀分布、合理选注,要求注至0.01m。

f)为保证精度,每天上午、下午第一测站作业前必须检测仪器2C和i角一次,并重新设置于仪器内。

3.3数据测算

(1)建筑面积测算:建筑面积测算,目的是为了反映建设项目的布局与规划设计是否相符合,了解建设工程是否存在违规的问题,是城市管理时的重要依据。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按照房产测绘“双线图”的形式,详细测绘体现房屋分层平面布局、单元户型结构、楼梯、公共过道、公建设施用房、设备用房、管理用房、核心筒、停车泊位等内容,并形成分层平面图。

边长量距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钢卷尺、手持式测距仪等工具,边长取位至0.01米。

底层骑楼的面积、层高小于2.20米(含2.20米)、架空绿化、消防通道面积均应将面积数在备注栏单列并准确描述。

(2)建筑高度测算a)平屋面建筑高度:有挑檐屋面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坡屋面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屋面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下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但当建筑物位于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上述突出部位应计算建筑高度。b)建筑高度测量要求:使用手持式测距仪逐层测出各层层高,将汇总高度与全站仪测量高度比较,误差在±(0.03*层)m以内;各栋建筑主要室外出入口地坪高程及室内1层地坪高程均要实测,标注于总平面图上。当建筑物位于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其建筑屋顶标高应采用全站仪实测表示;因地形、地貌影响,个别建筑室内地坪高程不一致,在总平面图上应合理标注,详尽表示。

(3)建筑间距测算

a)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裙楼部分以裙楼的外墙面为准,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分别标注,如果相邻建筑物两侧间距不一致的应分别标注。

b)建筑间距量算采用1:500数字地形图成果为依据,结合该项目规划总平布置图,按CAD分层、颜色设置及样示要求,准确标注于竣工总平面图上。(4)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测算

a)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指建筑物的外墙面与红线的垂直距离。如果两侧退让距离不一致的必须分别标注;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退让红线的距离应分别标注。

b)将项目用地红线图上用地折点坐标,展绘至竣工平面图上,按要求标注出建筑角点或外墙面至红线垂直距离。

(5)建设用地面积

以批准的建设用地红线图面积为准,加上建设项目超出红线外的占用面积。超出红线外的占用面积以品红色填充表示。

(6)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水平面积计算。地形高差形成建筑高低错层的应将高低错层所占地面积合并计算。4结语

建筑工程规划竣工验收测量在今天的城市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因此,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建筑工程的准确数据也就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CJJ8-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建筑生态环境与暖通空调系统的探讨 下一篇:后续LTE BBU共现有机房机柜安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