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完美整合

时间:2022-09-20 09:50:13

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完美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了系统性地整合,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就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供大家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上信息技术课时,出于强烈的社交和游戏愿望,学生们往往热衷于学习打字聊天和玩一些电脑游戏软件。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些浅层的学习愿望而仅教授某些初级内容的话,那信息技术科势必会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

因此,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收获到更多集益智、增趣、提高技能和发展创新思路的新知识,新内容。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学习绘图软件时,教师尽量丰富单一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操作,给出丰富的参考实例,让学生们相互研究、交流,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绘图的过程中,为亲人或朋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通过这样多维度的立体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果水到渠成。整体课堂效果生动、自然、欢乐,创设了一种高效、创新、有吸纳、有感染力的教学环境。

二、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

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往往需要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而横向与其他学科比较,信息技术课上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通过把一些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这样的串接讲解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我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摸索,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分门别类罗列在一起,从理论到操作,向学生作抽丝剥茧似的详细讲解,其中既有宏观功能、目标的介绍又有细节、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对相关问题加深认识,加深理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中应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地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软件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教师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不以玩为目的),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

另外,一些游戏程序本身就具备激发学生提高技能的潜力。教师通过对游戏程式的开发和研究,通过提倡游戏PK意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操作的协调性、准确性、灵敏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四、组织协作学习、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互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抛砖引玉、牵线搭桥的守擂者,学生是团结协作,共克难关的攻擂者。这种交互学习,增强了互动,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在前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学生很少有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知了探索的过程,对结论印象深刻,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利信息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表现功能,可以为大脑提供各种感知材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领悟新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设疑引趣,创设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极强的求知欲望,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条件。

上一篇:论述如何采集及制作昆虫标本 下一篇:谈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