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20 09:22:24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人主要针对初中化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会影响教学行为,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首先,化学教师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积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精神备课,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次,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转变教学方式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另外要鼓励学生积极与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初中化学教师的自身魅力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自身魅力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主要涉及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水平等.学生刚接触化学,面对变化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除了要有丰厚的知识外,教师的表达方式也是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学中语言富有感染性与幽默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用爱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积极地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对犯有过失的学生,在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用自身高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最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应答,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水面为什么不上升到顶端,而只上升到五分之一呢?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等等,这些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史、化学现象、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如给学生讲酸雨形成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危害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给学生讲侯德榜、道尔顿等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3.运用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的好奇心极强,对充满变化的化学实验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注重学生的观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化学知识.如教学“氧气的鉴别”时,如果直接将氧气的鉴别方法,学生会觉得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演示实验,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到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自主观察,从而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其次增加学生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参与式教学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激励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