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渡口坝水电站工程坝址区软弱夹层的分析说明

时间:2022-09-20 08:44:49

重庆市奉节县渡口坝水电站工程坝址区软弱夹层的分析说明

【摘 要】本文重庆市奉节县渡口坝水电站工程坝址区软弱夹层形的原因、特点及分布规律及性状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渡口坝水电站;工程坝址区;软弱夹层

一、软弱夹层的成因及类型

1.软弱夹层的成因

软弱夹层一般是指那些颗粒细、厚度薄,具片状结构,遇水易软化或泥化,力学强度低,比其上下岩层相对软弱的岩层。软弱夹层中泥化的部分称泥化夹层。软弱夹层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如软弱夹层中有泥化错动带,则对坝基岩体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给大坝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影响到设计方案、施工工期和工程投资。

软弱夹层是地质历史的产物,与成岩条件、构造作用和地下水活动等密切相关。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 原生型。指成岩过程中,在坚硬岩层间所夹的粘粒含量高、胶结程度差、力学强度低的软弱岩层。如碳酸盐建造、碎屑岩建造中夹的页岩、粘土岩薄层。

⑵ 次生型。指原生软弱夹层、蚀变破碎带、次生矿物充填的节理等在风化、地下水等外营力作用下,产生泥及碎屑物质而形成的软弱夹层,又称风化夹层。这类夹层多分布在浅表地层,往往受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及原生软弱夹层或软弱带发育情况所控制,常呈局部软化或泥化,粘粒含量及含水量均较高。

⑶ 构造型。指岩层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软弱夹层。一种是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沿软、硬岩层接触带或软岩内部发生层间剪切错动;剪切错动带受到多期构造变动而发生剪切破坏,形成大量细颗粒物质和裂隙,经地下水的渗透和物理化学作用而使原生夹层软化、泥化形成软弱夹层;另一种是指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层破碎带经泥化、软化而形成的软弱夹层。

2.各种成因类型的软弱夹层的特点

原生型软弱夹层的特点是:成层条件好,层次多;有韵律、分布广、厚度较大、延伸远、产状稳定且与岩层产状一致。

次生型软弱夹层特点是:产状不稳定,厚度变化大,成层条件不好,主要分布在风化卸荷带或地下水循环带内;次生型软弱夹层从地表向下逐渐变薄,到卸荷带以下则消失。

原生型与构造型软弱夹层的区别在于:①原生型厚度较薄而构造型厚度变化很大;②原生型一般只限定一种岩性而构造型可通过几种岩性;③原生型大都产状变化小,一般不相交,而构造型倾角变化大,有时各层彼此相交。

二、渡口坝水电站坝址区软弱夹层的分布规律及性状

1.工程概况

渡口坝水电站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梅溪河上。推荐坝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拦河坝最大坝高108.70m。

工程区大地构造上位于重庆台坳(Ⅱ级)之重庆陷褶束(Ⅲ级),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未见活动性断裂存在。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隙性缓慢抬升,第四系以来抬升幅度趋缓,差异运动较弱。工程区属弱震地质环境,中强地震对工程区的影响烈度均小于Ⅵ度。

坝址出(揭)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T2b3)、第四段(T2b4)、上统须家河组(T3xj)及第四系崩坡积与人工堆积层、河流冲积层。坝址地层岩性特征详述如下:

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T2b3):以黄灰~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夹薄层页岩、泥质粉砂岩;层厚约300m,分布于两坝桥上游100m以上河床及两岸,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四段(T2b4):中上部为灰~黄灰、绿灰色薄~中厚层状泥云岩与泥质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紫红色夹灰绿色粘土岩夹泥质粉砂岩;上部岩相不稳定,相变较频繁。层厚约60m,分布于河床及两岸,与上覆须家河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上统须家河组(T3xj):坝区岩性较单一,以砂岩为主,按岩性分上下两亚段:

下亚段(T3xj1):灰色,以薄~中厚层夹厚层中细粒夹粗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岩屑砂岩为主,夹24条厚薄不均的粉砂岩、页岩透镜体、鸡窝状薄煤层及马尾丝状煤线,累计软弱岩层厚约30.85m,约占全部岩层的11%;底部含较多黄铁矿粒及结核,左岸底部分布有厚约1.0m的透镜状的含黄铁矿页岩层(相当于綦江式铁矿层)。本段岩性局部相变较大,长石、石英、岩屑等矿物含量、分布等不均,局部集中;地表及钻探揭示,下部长石、岩屑含量相对较高,石英含量相对较低,因而其强度相对较低,亦易风化。岩石以中~细粒结构为主,薄~中厚层夹厚层状构造,铁钙质胶结,局部泥质、硅质胶结,岩石一般较坚硬;斜交及交错层理发育。厚237~262m,分布于两坝桥至坝轴线下游约200m处。

上亚段(T3xj2):灰色中厚层中细粒水云母胶结(局部硅质胶结)长石岩屑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夹页岩及煤线,近底部夹透镜状砾岩层、含砾砂岩,含较多黄铁矿结核。砾石成份以黑色硅质岩及燧石为主,少量为浅灰色石英岩。厚137~167m,分布于坝轴线下游200m以下河床及两岸。

第四系冲积层(Q4al):灰色,主要为砂砾石,在其上部零星堆积有人工堆积砂岩块碎石。砂砾石主要由卵砾石、砂及泥组成,含漂石(大块石);卵砾含量约65~80%,主要成分为灰岩、白云岩、砂岩;一般粒径4~10cm,个别可达20cm以上,次园状,分选差;砂及泥含量约10~25%,充填于漂、卵砾石孔隙中。湿~饱和,稍密~松散;一般厚度2.0~5.0m;分布于河床及上游漫滩。

第四系崩残坡积层(Q4el+col):褐灰~黄灰色,由块碎石、砂及泥组成。块碎石含量约60~70%,主要成分为砂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一般粒径10~60cm,个别可达100cm以上,棱角状;砂及泥含量约30~40%,充填于块碎石孔隙中。块石间多架空,含大孔隙;松散~稍密,稍湿~湿;一般厚度8.0~15.0m,最大厚可达20.0m以上。主要分布于两坝桥上游两岸坡。

坝址位于大木亚背斜南翼,除在巴东组地层内发育有揉皱、小褶曲等次级小构造外,总体呈单斜,岩层倾向下游稍偏右岸,岩层产状一般N75~85°W/SW∠38°~50°。

2.坝址区层面软弱夹层

坝址区软弱夹层发育,且多为原生型软弱夹层,现详细描述如下:

坝址巴东组岩层软硬相间,层间夹层风化、溶蚀发育,形成层间软弱夹层。巴东组层间软弱夹层主要由薄层页岩、溶蚀夹泥组成,一般厚0.05~0.3m,地表一般间距2~3m。受构造作用,沿软弱夹层层间多错动,形成层间剪切破碎带或泥化夹层,甚或形成顺层小断层。

坝址须家河组(T3xj1)砂岩体内层间软弱夹层发育。软弱夹层主要由炭质页岩、薄层粉砂岩与薄煤层及煤线组成。夹层岩性相变较频繁,分布不均,厚度变化较大,多呈透镜状分布,一般厚5~60cm,局部厚可达100~200cm。坝区厚度较大、延续性较好的夹层左岸计有15条,累积夹层厚约18.5~23.0m,约占8~10%;右岸计有10条,累积夹层厚约12.5~18.5m ,约占6~8%;其中,在拱坝两坝肩约20m抗力岩体内一般夹1~3条软弱夹层,累积厚左岸1.0~4.0m,右岸0.5~2.0m。

根据层间软弱夹层性状与物质组成,坝址软弱夹层可分为页岩软弱夹层、粉砂岩夹煤线软弱夹层、煤层软弱夹层以及层间剪切破碎带、泥化夹层。坝址须家河组主要软弱夹层分布特征见表2.2-1。

页岩软弱夹层:主要由页岩构成,局部夹薄煤层及煤线,多呈透镜状分布,一般厚5~40cm,局部厚度可达2.0m(如Rj3、Rj22)。微新(未错动)页岩夹层结构较完整,芯呈柱状,锤击声较脆,性状较好、强度较高;弱风化带结构较破碎,芯呈散碎状,多含泥膜,局部夹泥,其性状差、强度较低。

粉砂岩软弱夹层: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页岩及煤线,一般厚20~60cm,局部厚度可达2.0m(如Rj18);一般延伸较长,多呈透镜状分布。微新、未错动的夹层结构较完整,芯短呈柱状、碎块状,锤击声较清脆,表明其性状较好、强度较高;弱风化、强卸荷带内夹层结构疏松,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表明其性状较差、强度较低。

煤层及煤线:主要分布于砂岩、粉砂岩、页岩内,一般厚1~5cm,局部厚可达20~60cm,多呈透镜状、鸡窝状分布,一般延伸长度30~50m,少量较稳定,长度大于300m(如两坝肩的Rj16即Md2煤层)。新鲜、未错动煤层结构相对较紧密,锤击声较脆,手不能捏碎,表明性状较好,仍具有一定强度;在风化卸荷带,煤层结构松散,饱水,手易捏碎,性状差,强度较低。

层间剪切破碎带:地表调查、平洞揭示,受构造挤压作用,在坝址软硬相间岩层中,沿软弱岩层、特别是薄煤层或煤线顶部层间多发生错动,形成层间挤压(剪切)破碎带。挤压破碎带内岩体破劈理发育,岩体破碎;以粉砂岩为基底的破碎带以碎裂结构为主,破碎带物质为粉砂岩碎块夹岩屑及泥;以页岩、煤层为基底的破碎带以碎裂结构、鳞片状结构为主,破碎带物质以岩屑、鳞片岩及泥为主,片理光滑并多附泥膜。破碎夹层性状差、强度低,芯呈散碎状、土状,手捏易碎;一般厚5~30cm,延伸长、稍有起伏,顺夹层呈透镜状分布。

层间泥化夹层:主要发育于页岩、薄煤层等层间剪切破碎带,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局部泥化,形成次生泥化夹层。平洞揭示,夹泥一般厚约1~3cm,饱水,软塑状,属纯泥夹岩屑型;在弱风化、强卸荷带内,因地下水作用强烈,泥化作用显著,夹泥厚度较大,延伸较长,一般延伸长度20~30m;在微新岩体内,由于岩体透水性减弱,地下水作用较微弱,泥化层厚度逐渐变薄,延伸较短,多呈断续分布。

3.坝址区软弱夹层的处理措施

由于坝基、特别是两坝肩页岩、煤层等软弱夹层发育,对坝肩变形稳定影响较大,因此,为确保坝基、特别是坝肩抗变形和抗渗稳定,须对开挖后坝基浅层页岩、粉砂岩、薄煤层、泥化夹层等采取刻槽、追踪开挖、置换处理,对深部夹层作锚固、固结灌浆处理;对坝肩下游抗力岩体内的软弱夹层,可通过探洞追踪开挖、置换混凝土处理;对坝基岩体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同时,为改善坝基岩体受力条件,建议①采取变曲率拱坝设计,使坝肩推力方向传向岸坡深部岩体;②增大拱座断面,设置重力墩;③在坝肩新鲜抗力岩体内设置传力墩等相应工程处理措施。

上一篇:10kV单杆变台定型在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漫谈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