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0 08:11:32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摘 要] 本文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特点及现状出发,借鉴了美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设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投融资机制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就业人员素质、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也把自主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力量和载体。2006年4月7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报告中指出,“在美国,70%以上的专利都是小企业创造的,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小企业提供了全国大约66%的发明专利,74%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和源泉。”然而,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外部环境,投融资机制能否与国家科技政策紧密衔接,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及现状

1.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2)融资需求时效性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

(3)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需要持续资金支持,但由于规模较小,单次融资资金额并不太大。

2.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2005年6月,深交所与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组成6个联合调研小组,对全国7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报告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商业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审慎经营原则不相符合,使他们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因经营时间短、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大都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赖研发人员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来获取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有形资产规模较小、金额较低,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较少,无法满足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也就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2)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2004年,我国有253家企业获得了中外创业投资机构12.69亿美元的投资,仅占2004年全国846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15%。与风险投资最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创业投资行业仍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作用的发挥仍有待于整个创业投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困难,大量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介入主要以处于相对成熟产业中小企业的中后期为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创投机构的投资资本退出渠道不畅,现有退出方式又增值有限,导致我国本土创投总体上处于相对萎缩状态。

(3)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主板融资困难重重。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 、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主板资本市场的严格、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运行理念不相吻合。三板市场的宽松、扶持有利于投资和交易为出发点的运行理念,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能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打破融资瓶颈。同时数量众多、充满生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能够保持三板市场的活力和长久生命力。

二、美国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科技强国,形成其科技强国地位的因素很多,然而,美国在促进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

在美国风险投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风险投资在运作中,为了追求回报、控制风险,从机制上就有对科技成果进行筛选、预测和把握能力,与此同时,风险投资还常常辅以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此,风险投资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了人可替代的“第一助推力”作用。小企业管理局相关配套政策的刺激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方便畅通的退出渠道,也保证了美国风险投资的有效运转。因此,从资金的角度看,风险投资是科技型创新企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助推力”,构成了美国促进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中关键性的一环。

小企业管理局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直接提供的涉及资金的服务项目主要有:担保贷款、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SBIC、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除了在资金、担保、研发经费等方面外,小企业管理局还在咨询与管理培训服务、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促进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等许多方面帮助小企业成长,正是这些系统的扶植和培育大大提高了美国各类科技创新型小企业的成功概率,从而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科技创新。

纳斯达克(NASDAQ)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成功开辟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为风险投资退出创造了条件。在美国新兴高科技公司的创业过程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就好象是火箭发射过程中的两级燃料推动器,风险投资负责第一阶段的推动,纳斯达克市场筹集来的资金成为第二阶段的推动力,帮助火箭继续前行。

在美国科技创新的历史上,除了政府财政和大型公司的投入外,风险投资、小企业管理局以及纳斯达克市场这三大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为处于各个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并且各要素彼此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了的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很好地发挥了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风险投资利用市场方式化解科技创新的风险,小企业管理局充分采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预留联邦研发经费等方式,帮助小企业获取各种资金,大大提高技术创业的成功概率,而纳斯达克市场则实现了创新型小企业的规模性融资,并且为风险投资基金的最终撤离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

三、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议

1.政府正确引导资本逐利性,建设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根据专家测算,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投入4300亿~6700亿元,单纯依靠原有的以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势必难以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科技投融资机制建设过程中,政府应特别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内在的逐利性。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风险投资,作为政府都不可能强制其参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其掌握的长期贷款和风险投资所做的优惠设计,非常值得借鉴,而能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正确实施对资本逐利性的引导。

2.重视科技政策与金融配套政策的衔接,提高配套政策的可操作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成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科技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金融、税收、贸易等相关政策的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因此,在制定科技发展整体计划时,一定要有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等方面政策意见的参与,在沟通协调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与金融复合型人才的作用,从而使所制定的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因此,能否真正实现科技政策与金融等配套政策的衔接,科技与金融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和纳斯达克市场之所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一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和资本市场运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3.鼓励风险投资,重视建设中国自己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可以有效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已经为美国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因此,中国应该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本质功能:用市场的方式化解科技创新的风险。在我们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建立。目前,中国风险投资一般都通过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方式退出,成本高,且方式单一。因此,中国应尽早启动自己的“创业板市场”,并且完善已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允许和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个人参与对技术创业企业的投资和并购,让风险投资找到合适的撤离渠道,从而建立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目前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块应该视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新的尝试,它的稳步推进将能给国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希望。

4.积极促成三板市场的建设,让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三板市场的首选

随着2006年1月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方案正式实施,关于该转让系统是不是三板市场、我国存不存在三板市场、应该存在怎样的三板市场、由谁催生三板市场的讨论日渐热烈。如果以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催生三板市场,那么,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成为三板市场的首选。

三板市场是指非上市证券交易市场,它是主板、二板市场之外,转为有发展潜力、处于初创和幼稚期的中小企业融资并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通道,以场外电子柜台交易为典型交易形态的资本市场。三板市场是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同时又独立于主板和二板市场,有自己较为明确的市场定位,即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和未上市公司的股份转移提供服务。

5.中国金融业对科技创新的贡献: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业务

中国的金融业过去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缺乏经验和动力。但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关注这一市场,在开发新的业务种类和金融工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如:有的地方开始试行针对高技术创新企业的专利质押贷款。然而,对于国外流行的资产证券化、可转换债券、贷款调期、票据贴现等金融工具和手段,则运用较少,缺乏相应的运作经验,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小型科技企业获得适合自身条件的金融服务。因此,作为中国金融业,无论从提升自身竞争力,还是从促进自主创新的社会责任来看,为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士 严 莉.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成为三板市场的首选[J].产权导刊,2006年,(5):P36

[2]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研小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问题调研报告[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8):4~5

[3]李 :促进科技创新的美国投融资机制.全球科技经济望[J].2007 年,(8):P4

[4]刘 刚郭 静:我国三板市场的定位与功能[J].产业导刊,2006年,(5):P38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 下一篇: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