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0 07:38:33

【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胃镜检查确证的1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 A组)、莫沙必利治疗组( B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组( C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B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C组埃索美拉唑的用法用量同A组,莫沙必利的用法用量同B组,治疗8w,观察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78%,B组有效率为68%,C组有效率为90%,三组之间的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埃索美拉唑或是莫沙必利单一治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或胃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常常发生于餐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受损而引起炎症,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发展形成为Barrett食管。研究发现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发病无性别差异[1]。本研究旨在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0例,其中门诊102例,住院48例;年龄20~76岁,平均(46.5±12.3)岁;男性82例,女性78例;病程3月~5年,平均(17.8±6.9)月。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且除外消化性溃疡、食管肿瘤,也无明显影响消化道症状的其他全身性疾病。将入选的150例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治疗组(A组,n=50)、莫沙必利治疗组(B组, n=50)、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组(C组, n=50)。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和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治疗方法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早晚各1次,餐前半小时服用。B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C组埃索美拉唑的用法用量同A组,莫沙必利的用法用量同B组,治疗8w。三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一般治疗包括抬高患者床头15cm,戒烟酒,低脂低糖饮食,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制酸剂、结合胆酸及影响胃动力的药物。所有患者治疗8 w后复查胃镜。

1.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检查食管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改善大于或等于1个级别。无效:烧心、反流、胸痛的症状无明显变化,胃镜内镜检查黏膜受损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的患者例数在患者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x ±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2 或非参数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全部病例系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门诊和住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150例。三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三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说明三组病人基本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

3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的作用的结果。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并造成损伤,从而引起反酸、反胃、烧心等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降低反流液的酸度,增强食管清除力和保护食管黏膜。药物治疗一般以抑酸及促进胃排空、黏膜保护剂为主。研究证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缓解和损伤黏膜的愈合均依赖于胃酸控制,提高胃内胃酸pH是有效治疗和阻断反流性食管炎的关键。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RE的一线药物,埃索美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较奥美拉唑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能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降低胃黏膜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能迅速有效的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2],降低反流物的酸度,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而达到治疗目的。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动力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肌层的神经丛,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起效快,增强食管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因此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增强食管的清除作用[3]。

本研究发现,埃索美拉唑联合莫利内科综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为48%,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高于埃索美拉唑或是莫利单一治疗,且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升,邹晓平,邹多武,等.反流性食管炎流行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16(3):136.

[2]姚光弼.质子泵抑制剂的新成员-埃索美拉唑.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33-235.

[3]刘明东,徐肇敏,陈隆典.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6):4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老年性忧郁症从肾论治探析 下一篇:婴幼儿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