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消渴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0 07:39:25

参芪消渴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降糖药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降脂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TC,TG,LDL-C,FBG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纠正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降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症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由于高脂血症是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已经引起临床关注[1,2]。我们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60例。间隔2周检测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5.7 mmol/L。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瘀血。所有患者治疗前4周停服其他降脂药。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9±10.6)岁;平均病程(8.0±6.2)年。

1.2治疗方法均经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美吡达5~20 mg/d治疗,另服中药自拟参芪消渴散加减。处方组成:黄芪20g,桑椹10g,丹参20g,三七5g,山楂15g,决明子10g。每日1剂,分2次冲服。疗程8周。

1.3观察项目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目。

1.4疗效标准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0.26 mmol/L。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用 ±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治疗后TC下降的显效率为30%(18例),有效率为35%(21例),总有效率为66%。TG下降的显效率为80%(48例),有效率为15%(9例),总有效率为95%。LDL-C下降的显效率为20%(12例),有效率为30%(18例),总有效率为50%。HDL-C上升的显效率为35%(21例),有效率为45%(27例),总有效率为80%。

2.2治疗前后血脂和血糖水平变化治疗后TC,TG,HDL-C的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3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50%合并高脂血症,脂代谢异常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纠正脂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气阴两虚兼挟瘀血。本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口服降糖药物同时使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降脂。方中黄芪、桑椹益气养阴;丹参、三七、山楂、决明子活血化瘀。研究表明,山楂和决明子有明确的降低血脂的作用。临床观察显示,治疗8周后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确的疗效。在纠正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降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一定作用。有报道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在血糖得到良好改善后,脂代谢异常亦有明显变化[4]。本组患者观察期间FB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提示可排除因血糖降低引起血脂变化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253~264.

[2]王国英,邓正照. 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与血脂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1):50.

[3]廖志红,余斌杰.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及其与血糖控制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4):277.

[4]杨裕国,林东平,盛宏光,等.降脂药物―必降脂对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芪归益肾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60例 下一篇:立式全自动血压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