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冠军王:冰上少女载着父母的希冀起飞

时间:2022-09-20 06:56:17

冬奥冠军王:冰上少女载着父母的希冀起飞

2006年2月16日,刚满20岁的黑龙江姑娘王在都灵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以44.345秒的优异成绩为中国军团斩获首枚金牌;3天后,她又在1500米决赛中为中国队再添一枚宝贵的铜牌。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回荡在都灵上空,激动的泪水一次次模糊了王的视线,莹莹泪光中,与父母走过的那些风雨岁月一幕幕在她眼前浮现……

不要父母设计未来,“假小子”再向冰山行

王1985年4月出生在北国边陲黑龙江七台河市,父亲王春江是公司的普通员工,母亲张晓霞在当地法院工作,王还有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王倩。小时候的王显示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她活泼好动,身手敏捷,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上,100米和400米的冠军都非她莫属。那时的她非常调皮,敢与男孩子打架,是小伙伴中出了名的“假小子”。

1994年3月,七台河市业余体校教练马庆忠到学校挑选短道速滑苗子,王粗壮的四肢,结实的腰身,以及眼里流露出来的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引起了马教练的注意。他把王带到学校附近封冻的河面上上冰,王可遇不可求的冰感让马教练激动不已:这是个少有的滑冰天才!

就这样,王成了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的一名队员,白天她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和十几个孩子跟随教练去自然冰冻的河面上滑冰。一段时间后,父母见女儿每天放学都回来得很晚,问她干什么去了,王这才把自己在体校学滑冰的事告诉了父母。王春江和张晓霞一听就急了,大声呵斥道:“你不好好学习,练那个干什么?从明天起,不许你再去了!”

王家夫妇都出身普通人家,从没有奢望孩子出人头地,他们这样为孩子设计未来: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过平凡生活。但一向听话的王这次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第二天放学后,她继续去体校练习滑冰。傍晚,王春江和张晓霞气冲冲地来到女儿训练的小河边,不满地对马庆忠教练说:“关于孩子前途的事,你也得与我们商量。我们只想让好好念书,练滑冰会耽误她的功课,以后你就别带她练习了。”说完拉起王就走了。

第二天下班后,王春江夫妇担心女儿又去练习滑冰,特意去学校把王接回了家。他们刚进家门,马教练就找上门来,诚恳地对王春江夫妇说:“王是棵难得的好苗子,我向你们保证,这丫头一定可以练出来。”张晓霞没好气地说:“要是练不出来,功课又耽误了,将来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可得对孩子负责啊!” 此后一连几天,王春江夫妇一下班就去接女儿,惟恐马教练把王带走,常常是,他们前脚刚迈进家门,马教练后脚就跟进来了。

“三顾茅庐”后,王家夫妇渐渐开始被马教练的诚心感动,夫妇俩认真地问女儿:“你喜欢滑冰吗?”王立即两眼放光:“爸爸妈妈,我做梦都想滑冰,练习滑冰比学习可有趣多了。”既然有如此认真执着的教练,而女儿又喜欢滑冰,王家夫妇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决定放手让女儿去飞,在冰上滑出自己的另一条人生轨道。

七台河市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没有室内滑冰馆。冬天,王和队员们跟随教练在自然冰冻的河面上训练,七台河市的隆冬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们穿着单薄的训练服,顶风冒雪在冰上滑行,常常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王的脚几乎冻僵了,冰鞋粘在袜子上,根本脱不下来。张晓霞小心翼翼地帮女儿脱冰鞋.袜子是脱下来了,但孩子的脚被弄得血肉模糊,张晓霞又心疼又难过,含泪问女儿:“孩子,疼吗?”王咬紧嘴唇:“疼,但我能挺住。”张晓霞用干茄子煮水给女儿泡脚,并轻轻地为她按摩,第二天,王勉强能穿上冰鞋。

那个星期天傍晚,王春江夫妇冒雪去看女儿训练,行走在寒冷的郊外,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都冻得瑟瑟发抖。放眼望去,这片黑土地银妆素裹,玉树琼花,一条冰冻的小河从两座皑皑白雪的山间穿过,河面上,王正和一帮孩子滑得热火朝天,片片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一张张小脸冻得通红,教练在旁边指点着,雪花落在衣服上很快就化成了冰凉的水……夫妇俩忍不住热泪盈眶,这帮孩子和教练太不容易了!

夫妇俩在河边站了很久很久,他们突然对马教练充满了感激之情。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孩子从小就有这么顽强的品质,以后即使练不出来,做别的事情也一定能做得很好!

夏天,河面上不结冰,教练们就带着孩子们去哈尔滨室内滑冰馆训练。训练馆白天供专业运动员使用,只有到了深夜,专业队的队员们结束了训练,王和小伙伴们才能在教练的指导下上场训练。回到家,王恋恋不舍地对妈妈说:“室内训练馆真好!”张晓霞告诉她:“只要你成了专业运动员,就可以天天在那里训练了。”

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王的滑冰天赋渐渐显现出来,在一帮小队员中脱颖而出,1998年,13岁的王被选入省体校。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父母的希冀里越飞越高

就这样,王满怀憧憬走出了偏远的七台河市,走出了父母的庇护。张晓霞夫妇牵挂着远在哈尔滨的女儿,女儿那么小,天天在冰雪世界里摔打,她能承受得住吗?每隔一段时间,王春江夫妇就要去哈尔滨看望女儿,为了省钱,他们尽量搭单位的便车去,为了能赶便车回来,夫妇俩不敢在体校停留,把钱和东西交给女儿后就匆匆离去。

和在七台河市业余体校不一样,省体校实行的是专业训练,王每天的训练量非常大,学校的生活很一般,而她又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为了保证女儿的营养,张晓霞夫妇省吃俭用,每月都想方设法多给王一些钱。除了生活费,王的一双冰鞋就要好几百。大女儿王倩也在上学,还要赡养两边的老人,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夫妇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多挣些钱,王春江常常在晚上去建筑工地给别人看材料,这样每月能多几百元的收入。

令张晓霞夫妇设想到的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下午,王突然瞒着教练偷偷跑回了家,张晓霞惊讶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回来了?队里放假了?”王看着母亲半天没说话,好一会儿,她突然哭了起来:“妈妈,我的脚摔伤了。训练实在是太苦太累了,每天要滑上百公里,还要跑十多公里,身上每天都长痱子,睡觉都睡不着,我不想练了……”

望着又黑又瘦的女儿,张晓霞心像针扎一样疼。但孩子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如果现在半途而废,以前的苦不是都白吃了吗?夫妇俩语重心长地对王说:“孩子,爸爸妈妈都知道你很苦很累,但做什么事不苦不累呢?你这样轻易地就被困难吓倒了,以后能成什么大事啊!”王噘着嘴巴没有说话。

晚上,王和姐姐王倩睡在一张床上,她问姐姐爸爸为什么不在家里住。姐姐告诉她,自从她进了省体校后,爸爸几乎每天晚上都出去打工挣钱,为了多给她些钱,家

里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爸爸妈妈有了头痛脑热也不去医院看,硬挺着。原来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自己还如此不懂事地伤他们的心,王很懊悔,黑暗中,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第二天,王一大早就起来了,愧疚地对母亲说:“妈妈,请你和爸爸原谅我的不懂事,我现在就回哈尔滨去。”当天,王春江夫妇把王送回了省体校,夫妇俩悄悄地问教练:“孩子到底有没有前途?请你实话实说。”教练信誓旦旦地说:“王这孩子可是百里挑一的天才,冰感好,心理素质稳定,只要坚持刻苦训练,肯定能成才的!”从女儿走上滑冰场的第一天起,张晓霞夫妇的心就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前方等待女儿的会是什么,现在教练的话让他们吃了定心丸。

1999年4月,王春江夫妇去哈尔滨看女儿,王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地训练,孩子怎么了?难道她受伤了?夫妇俩的心揪紧了,他们连忙向一旁的教练打听,教练告诉他们,王虽然在队里年龄最小,但争强好胜,队里不让她做太大强度的训练,这个倔强的小丫头怕别人超过她,就偷俞地去举杠铃练习力量,不小心砸伤了手指。

王春江夫妇心疼极了,当运动员实在是太苦太累,太不容易了,女儿还不到14岁,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她却承受了这么多,夫妇俩不由得眼眶发热。当王气喘嘘嘘地下了冰,夫妇俩连忙迎了上去:“你受伤了,也得休息几天,等伤好了再练。”小小的王说了一句王春江夫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爸爸妈妈,我一天也不能停下,我怕别人会超过我,这样我就赶不上了。”

2000年春节,体校放了几天假,王回到七台河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拜完年后,王春江夫妇就带着女儿来到郊外的小河边,督促她训练。冰冻的河面上,身着运动服的王身手矫健,像一只轻盈的燕子一样在冰面上飞来飞去。孩子越滑越快,在王春江夫妇的眼里,王渐渐幻化成一只美丽的精灵,她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出哈尔滨,飞向梦想的天堂……

2000年5月,王顺利地进入了省短道速滑队。她告诉父母,她的下一步目标是进国家队。父母告诉她,他们希望女儿能像杨扬那样,登上世界短道速滑的巅峰,成为祖国的骄傲。

2001年春天,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16岁的王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她分到了“死亡之组”,与杨扬、王春露等世界名将同场竞技,很多人都对王不大看好,但她硬是从“死亡之组”杀出一条血路,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也就凭看这枚分量不轻的奖牌,王跨进了国家队的大门!

十年拼搏一朝问鼎,闪闪金牌映照父母含泪的笑

16岁就进国家队,在很多人眼里,王前途无可限量,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对此,张晓霞夫妇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担心女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语重心长地对王说:“孩子,国家队竞争激烈,万一被退回来也没什么,不是每个队员都能当世界冠军的,只要你努力就行了。”父母的话激起了王的逆反心理:你们小瞧我,我一定要拿世界冠军给你们看看。

国家队大腕云集,光世界冠军就有十多个,王,这个还没有任何世界大赛经历的16岁小女孩,像路边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因此,清理房间、打扫卫生这些小事都轮到她做,时间一长,这个倔强的小姑娘有了怨言,她在电话里向父母发牢骚,张晓霞安慰她说:“孩子,有为才有位。如果你取得了好成绩,拿到了世界冠军,自然就没有人小瞧你了。”正也憋足了一口气,一定要证明给所有人看!

2002年,初出茅庐的王勇夺世青赛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和全能亚军,一下子令人刮目相看,她也因此有了世界排名。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后,杨扬、王春露等世界冠军先后退役,王等年轻队员一下子被推到了国家队的最前沿,她开始有机会参加世界大赛。2003年,她勇夺加拿大、瑞典、日本等世界杯短道速滑系列赛500米冠军,在国家队激烈的竞争中,她以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个强者,牢牢地占据了主力位置。

然而,从2003年底开始,一向表现神勇的王陷入了低迷,失败接踵而至,她连续参加6站短道速滑系列赛,每次都与冠军无缘,连亚军都很少得到,致使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颗粒无收。

接二连三的失败令王心灰意冷,她的情绪前所未有的低落,终于,她在电话里哭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滑冰的料,我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父母安慰她:“孩子,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太想证明自己了,在赛场上表现得过于急躁,加上大赛经验少,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

父母的点拨让王迷茫的心境豁然开朗,她又渐渐找回了当初的自信,倔脾气又上来了:“我能行,我一定能行!”走出低谷的王经过一年卧薪尝胆般的埋头苦练,终于在2005年大发神威.连续7次夺得500米世界冠军,还掀翻了韩国人长期霸占的1000米、1500米的地盘,多次夺得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她的排名升至世界第一,成为中国短道速滑新一代领军人物。

从一个没有世界排名的小队员,一跃成为世界短速滑的顶尖高手,年轻的王完成这个过度只用了仅仅两年时间。但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注定是荆棘丛生,坎坷密布。2005年,王在全国十运会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与一个队员相撞,裁判决定重赛,王认为裁判不公,愤然地质问裁判,并将冰鞋摔在冰面上:“你们这样判罚我不干了。”说着哭着跑回了宿舍。

张晓霞夫妇在电视里看到了这一幕,非常生气,这孩子太不像话了!夫妇俩赶到比赛现场找到了王,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现在就把自己当作大腕,认为自己可以耍大牌了?!作为一名运动员,遇到什么事都要沉得住气,你发火能解决问题吗?只能给你带来更多的烦恼。”

父母的批评与教诲让王心服口服。

2006年春节,因为队里如火如荼地备战都灵冬奥会,王没有回家,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很紧张,晚上睡不着觉。张晓霞和丈夫商量后,赶到了北京,陪伴在女儿身边,她要用母爱的温情缓解女儿心头的紧张和压力。在北京的那些日子里,母女俩常常坐在院子里谈心,张晓霞绝口不提“冬奥会”三个字,只是开心地和王说起她的童年趣事,还讲起了家乡的变化和王姐姐的近况,以及家人对她的思念和牵挂。随着母亲的讲述,那些温馨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王的眼前,亲情的抚慰让她紧张的神经松弛了下来,她不再为冬奥会感到焦虑。2006年2月初,王以一颗平常心出征都灵冬奥会。

毕竟是4年一次的冬奥会,张晓霞夫妇为了减轻女儿的压力,每天都与她保持短信联系:“孩子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要挺起来!”……一个个简单的汉字让一家人的心紧紧相连。

2月16日凌晨,在中国军团冲金连续失利后,刚满20岁的王顶住巨大压力,出现在500米的决赛场上。张晓霞一家紧张地坐在电视机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声枪响,一袭红色战袍的王优美的身姿如一道彩虹,率先冲过终点,以44.345秒的成绩为中国军团斩获首金。3天后的2月19日,王又在1500米决赛中为中国再添一枚铜牌。

颁奖结束,王回到宾馆,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未语泪先流:“爸爸妈妈,我没让你们失望,我拿到金牌了……”张晓霞夫妇流下了幸福激动的泪花:“孩子,你是好样的!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你终于成熟起来了,这是爸爸妈妈最高兴的。”浓浓的亲情越过地中海,越过千山万水,溢满王和张晓霞夫妇的心房……

责编/范越

上一篇:让我爱完最后一分钟 下一篇:透视“成人幼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