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0 06:33:14

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医药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核算是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药生产企业 物流成本 方法核算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

(1)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尚未有统一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只有极少一部分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都不计算物流成本。

(2)医药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内涵的理解过于简单,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在物流成本计算上,通常只计算运输、仓储等活动的物流成本,把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包括在计算范围内的很少。

(3)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工作由财务人员承担。虽然财务人员对物流和物流成本的认同度相对较高,但仍需要加强物流成本知识,特别需要学习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4)财务人员对物流成本计算意义的认识还不深刻,大多只停留在提高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和为定价服务阶段,不清楚物流成本计算对物流管理的深层意义。

(5)目前作业成本法在医药生产企业成本计算中的应用不广泛,要使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物流成本尚待时日。

(二)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而是与其他成本混同在一起计算,致使有关物流成本的数据需从相关会计科目中抽离归纳,过程复杂且数据的时效滞后,因此很难对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做出准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2)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还不清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模式尚无定论,物流成本计算范围更是混乱。即采购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等是否都包括在物流成本计算中;运输、保管、包装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中,以哪些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物流设施建设费、维修费等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目前这个问题造成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内涵理解过于简单,使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结果偏颇高。

(3)缺乏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制造和批发零售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各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无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比较,也无法真正衡量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可见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己是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重要制约因素。

(4)存在制度缺陷,实际操作难度大。由于物流成本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范围大、流通环节多、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许多物流费用在具体分解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另外,现行会计制度通常将一些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与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费用混同计算,使得在实际计算物流成本时,对上述费用的分解还同时存在一个制度规范的问题。

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

(一)品种法

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主要特点如下: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2)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3)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品种法成本核算流程如下图:

(二)分批法

分批法是指按照产品批别核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主要特点如下:

(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产品的批别大多是根据销货订单确定的,因此也称为订单法。

(2)分批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3)在分批法下,由于成本核算期与产品周期基本一致,因而在核算月末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如下:

(三)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核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主要特点如下:

(1)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2)月末为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需要将归集在生产成本明细帐中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

(3)除了按品种核算和结转产品成本外,还需要核算和结转产品的各步骤成本。其成本核算对象,是各种产品及其所经过的各个加工步骤。其成本核算期是固定的,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核算和结转,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优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认为,由于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出消耗了作业,因此资源应该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这里,成本动因是重要的量化基准,即作业动因是产出消耗作业的量化基准,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量化基准。ABC涉及两阶段的制造费用分配过程:第一阶段,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制造费用(资源)归集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成本标的)中去,最终得到产出成本。ABC原理如下图所示: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1)作业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更具科学性,对间接成本的分配更为合理。作业成本法正是针对制造费用(生产企业)、间接费用(生产和服务企业)比例很高的企业而提出的。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过程涉及的间接费用比例甚高,且不能直接归入直接成本,通常物流成本是以企业间接费用的形式存在的,这个特点与作业成本法适用的条件不谋而合。作业成本法采用多种标准分配物流成本,即采用不同的成本动因来分配各项物流成本,能正确反映不同物流作业对象的特性,反映不同物流工艺过程对成本发生的不同影响。

(2)作业成本法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服务)品种结构复杂、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而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的正是无形服务,其物化表现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每种产品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同时作业成本法能辅助企业准确掌握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进而辅助产品定价、客户盈利性分析以及物流流程改进等。在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但可以去除无效成本,而且还可以再造整个物流流程。

(3)作业成本法使企业更加便于进行物流绩效评价与考核。作业成本法通过建立的作业也就是各个责任中心,可以真实核算各种产品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流资源消耗,从而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容易发现具体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发现造成物流成本超支、节约的各项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明确责任所在,并据此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从而达到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从而在市场机制下使各部门、各环节管理人员对物流成本的责任更加明确,更有利于进行物流绩效的评价与考核。绩效评价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建立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物流系统不断地得到改进。绩效评价系统通过不断衡量各项作业的效率,来不断改进物流系统。一个好的绩效评价系统应该能够减少订货至交货的时间,改进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改善物流的服务水平。

结语:物流成本核算是医药生产企业获取竟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缺乏清晰的核算工具和体系、因此加强不同类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总体水预算和研究,特别是物流作业成本方法的应用是我国医药生产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英婷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研究【D】 物流技术 2010(08)

【2】方增华 张国庆 医药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 安徽医药 2010(07)

【3】史文静 基于TD-ABC的生产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3(06)

上一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探析 下一篇: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