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师范生对中学物理教材“二次开发”

时间:2022-09-20 06:14:35

如何指导师范生对中学物理教材“二次开发”

摘要:师范生对教材“二次开发”应该侧重于通过研读与内化教材,灵活地、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预估教材难点,以教学环节作为“二次开发”教材的着眼点,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增强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材 二次开发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实现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教材,根本的途径在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把既定的教材内容转化成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二次开发”教材的能力,无疑已经成为师范生必备的教师专业技能。

一、把握教材“二次开发”的内涵

教材的“二次开发”有三个向度:一是对教材灵活性、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

1.所谓对教材灵活性、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所谓“增”,就是在教材关键之处增加内容,增加例证、增加说明,如完善研究问题的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诠释研究的结论等。所谓“删”,就是对教材删繁就简,如从教材呈现的材料中揭示学习的问题,突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等。

2.所谓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指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从教材之外获取教学资源补充。而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则是当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所需,由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资源,师范生对教材“二次开发”应该侧重于通过研读与内化教材,灵活性、创造性、个性化地运用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利于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二、明确“二次开发”的原则

1.对物理教材的解读与发现

中学物理教材或隐性或显性地反映编者秉持的理论和观念。解读即了解编者的意图,解读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基础,师范生只有经历由读“薄”到读“厚”的反复循环,才能达到对教材准确、深刻、创新地解读,充分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在准确解读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探究与发现。

2.对学情的预估与应对

学情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及归宿点。中学物理教材内容是教材编制者针对预设的教学对象而设计的,因此教材内容与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两者之间不可能完全的吻合,学生个体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水平等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师范生要预先估计中学生学习物理教材内容的知识、能力难点,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准则,充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者,通过对教材进行调整,促进中学生达成新知新能的意义建构。

3.教材“二次开发”的适度性

教材“二次开发”是教师对教材接受、理解、选择、批判和再创造,其中必然会介入教师自己的知识、信念和态度,然而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任意的主观行为。师范生对教材“二次开发”的信念和态度必须符合中学物理课程理念,不能为追求形式化的、表面化的教学效应而丧失物理的学科特点。只有在中学物理课程理念下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开发的成果才具有教学实践的价值。

三、“二次开发”教材的策略

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总是要经历“问题呈现一研究问题一获得结论一运用巩固”的环节,把这几个环节作为“二次开发”教材的着眼点,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增强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效性。

1.提炼感性材料

中学物理教材一般在建立物理概念或规律之前,都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呈现与建立物理概念或规律有关的感性材料,如身边的物理现象、跟物理有关的生产生活事例。或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等。感性材料的介入旨在创设学习情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定向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这些感性材料基本上采用陈述方式呈现出来,缺乏问题的情景性,难以起到对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定向作用。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求知欲起源于问题,问题情景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发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师范生应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对感性材料给予分析,从中开发与教材重点内容相联系的学习问题,从而有效发挥教材感性材料定向学习活动的作用。

2.调整教材思路

一个物理实验只要条件不发生改变,实验现象就是不变的,但是实验潜在的教学功能却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出丰富的教学功能。要使师范生认识到,虽然编者对实验的设计意图有一定的指向性,但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验的教学功能进行开发,达到既符合课程理念又能体现教师处理教材的个性特色。例如:高中物理课标教材(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开头的摆球实验,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实验观察,提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实验的教学功能只是局限于创设学习情景。如果教师从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角度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就可以从摆球实验中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小球摆到原来高度?”“如果不考虑因素的影响情况又将怎样?”“怎样验证提出的设想?”等,实验的教学功能明显得以发挥,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3.完善获研究过程

中学物理教材编写遵循简洁性原则,对物理问题的研究只是展现研究过程的基本思路,对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一般不予详尽表述,这就导致研究过程中知识的逻辑发展出现跳跃性,给中学生阅读理解带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师范生应认真分析物理教材中的此类问题,审视获得物理结论过程的逻辑性,仔细梳理研究问题的各个环节,弥补其中缺失的推理步骤,使教材能清晰展现获得物理结论的过程,化解教学难点。例如:关于动能表达式的研究,高中物理教材这样表述:“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特殊情形下力对物体做的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即Wocv:。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这个结果实际上向我们暗示: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沪这个因子。”而当中非常关键的一句话“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的具体含义教材并没有解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绐予明确的说明,理顺教材研究问题的思路,体现物理教育的逻辑艺术,消除主体认知的困难。

4.教材语言形式的转化

从形式上看,中学物理教材通常运用三种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公式和图象)、图示语言(插图、照片)。文字语言侧重于对研究问题的描述,分析、解释、说明;数学语言揭示物理概念之间量的关系;图示语言是文字内容的延伸,并以直观、形象化的方式发挥说明、深化文字内容的作用。事实上,教材语言所传递的物理信息,哪些能进入学习者的映象形成深刻的印象,哪些只是淡漠的、暂时的,都会因为教材运用语言形式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对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从物理教材语言中获取知识信息,不仅取决于语言本身的形式,还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所以,师范生应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思考,仔细分析物理教材的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语言的形式给予灵活的转化,优化教材语言的信息传输方式,使物理知识更容易被中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文字与图示间的转化;文字与符号间的转化等。

5.诠释物理结论

物理结论有文字、图像、数学表达式。都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和抽象性。物理含义教材一般不给予详尽地解释,如果学习者只是从表述概念和规律的文字和数学形式的表面而不是透过表面领悟内涵,就会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以致无法正确运用概念或规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师范生应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在诠释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上给予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开发,促进中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完整理解。例如:物理概念定义中的语句是最精炼的、最准确的尤其是其中带有关键性的字词,是不可调换或缺少的。对概念规律诠释,就要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词”要咬文嚼字,进行认真推敲。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9.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上一篇:探析英语词汇的最佳记忆模式 下一篇:风雨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