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

时间:2022-09-20 05:55:34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

摘 要: 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思品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日趋功利的教育现状和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的现状,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教育;感恩生命的教育;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生命教育 青少年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何这些青少年会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我认为多多少少与教育现状有关。现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使教育日趋功利,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遭遇挫折和委屈,他们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不仅漠视和践踏自己的生命,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的悲剧与不幸。

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身为教师的神圣职责。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标准不尽相同,但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生命教育应是丰富多彩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热爱生命,关注生命。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时,曾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一个活动: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身边最亲的15个人,可以是家人、邻居,也可以是同学或者伙伴。我告诉他们,假如这些人坐在一艘航行的小船上突然发生了意外,要保住船上的人,那办法只能有一个就是让船上的两个先“下去”。很多学生都懂“下去”那就是意味着死亡。我对学生说,考虑好了请你用笔把他们划掉。我接着说“下去”两个人后,船上还有危险,还得下去两个人。很多学生看了一眼名单很快选择了两个。我接着说现在船上还有危险,还得“下去”两个,这些学生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划掉两个,当我说还得划掉两个,再划掉两个,再划掉两个时,很多学生开始喊:“啊”、“太残忍了!”,而且很多学生不再动笔了,都在沉思着什么。在这个活动中,我不断启发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可贵,特别是启发学生认识到:如果你出意外,最难过的是这些人,而你在刚才的活动中最不愿划掉的也是这些人。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是别人的,我们不仅要为自己活着,更要为别人活着。

在我国,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其实,国外的死亡教育课程颇能给我们启迪,那就是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轻易放弃生命。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同时,还应当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教给他们各种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易行的自救方法,以便避免危险和伤害。

二、感恩生命的教育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感恩之心,就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在冷漠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更不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和理解爱,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在爱别人、主动帮助他人的和谐人际关系中获得快乐。

现在的很多孩子,比较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精神,这就凸显了感恩教育的迫切性。如我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天下所有父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在授课过程中专门播放了悲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和“二战”题材电影《美丽人生》的最后片段,我注视在座的学生们,他们鸦雀无声,晶莹的泪水和着会意的微笑。课后,学生们对我说,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坚强如此伟大,原来只要有爱,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希望也有阳光。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感恩教育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们懂得人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亲,还有很多人,如教师、朋友、同学、亲友,还有陌生人,等等。正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温馨和美丽。

三、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谁都不敢断言自己不会“碰钉子”,“碰钉子”就是指挫折。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讲,挫折是指由于妨碍达到预期目标的现实的或想象的阻力,因此产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失望,不快或愤怒等。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其尚在襁褓中就为其设计安排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给予了全面的保护。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父母又会奋不顾身地为他们排解和应付。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近几年来大量的心理测试和传媒报道的案例显示,现在的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已成为初中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初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不断发掘潜能,完善自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纳到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挫折知识专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等有关挫折知识,增强应付挫折的能力。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坚强喝彩》等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这些挫折。再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观念。比如,一次考试不如意,就认为自己彻底失败,因一事有错就对他人全盘否定,或者是无限夸大后果,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自己吓唬自己,把事情想得异常糟糕,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对挫折作审慎的分析,看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不可抗拒的还是可以改变的,是目标不切实际还是潜力尚未发挥,等等。只要细加分析就必能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付挫折的经历。遇小挫折而胜之,可以使受挫者拥有宝贵的经验,增强应付挫折的容忍力。经过积极主动的适应,反复不懈的磨练,挫折承受力就会大大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能泰然处之。

四、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

一个人一生应怎样度过,不仅是成年人应该思考的,而且是未成年学生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理解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而且在于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有限的生命中,做真正有价值的人,做高尚的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需要意义的支撑,没有意义支撑的生命,没有存在的根基,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还是做默默无闻的小事,只要对人类和社会有价值,就都可以让自己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命教育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其中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和思考生命,让他们自然地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上一篇: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非语言沟通 下一篇:如何提高整机电路的识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