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时间:2022-09-20 03:50:40

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摘 要:在当下思想活跃、信息爆炸的时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各个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应该加强措施从各个方面提高贫困生的心理 素质,让他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总是离不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同样,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即贫困生的关注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艺术院校,专业培养的支出高于普通高校,这不仅给贫困生家庭增加了更多经济负担,也让这些学生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从校园生活来看,艺术院校常常有更加丰富的演出和各种社团的学生活动,贫困生们由于经济的压力和相对缺少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情绪和行动上的不良反应,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这部分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以后的就业。所以,近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贫困生的问题,各高校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更加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虽然这直接从经济上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几年的贫困生管理工作中,我们仍然观察到这部分学生面对高校的集体生活环境时,仍然常常处于比较低落的精神状态中。因此,经济上的帮助是必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精神和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才能真正让贫困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融入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

一、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生活困难导致敏感和自卑

我们在与贫困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多数都非常敏感和自卑,缺乏自信。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因此,他们与同班或同寝室同学刻意保持距离,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他们的内心极其敏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甚至觉得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所以一般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少言寡语,怕被别人嘲笑。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封闭自己,不愿意主动和别人交往,常常独来独往,心里的不良情绪也得不到疏解,因此,情绪常常比较消沉自闭,即使是面对同学的帮助,也害怕别人怜悯的眼光,并且越积越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对未来也失去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以后不仅在就业方面不如别人,并且还要自己工作偿还上学的费用。可想而知,他们还没有走向社会工作就比普通学生背负了更多的生存压力。

然而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读书又是改变命运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念大学选择考试相对容易的艺术院校,通常是让他们集中在高中的最后进行短期艺术专业的培训,虽然短时间花费也较高,但往往都会选择咬牙挺过去,保证孩子能进入高校创造更好的未来条件。但是进入高校后的学费、生活费及各种专业性的学习支出确实让一些贫困家庭根本无法负担,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家长缺少对艺术院校专业学习的了解,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艺术类贫困生来到大学后,其专业技能、自身特长由于是考前集训突击的,所以进入专业学习后在客观上也不占优势,确实存在着差距。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和失落感,也很容易造成艺术类贫困生出现自卑、抑郁等情况,从而导致旷课、休学、退学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面对外部环境的刺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些多数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家里子女较多,本来在家庭中就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他们可能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到了远离家乡的学校后,由于经济上的差异,环境的变化增加了他们的自卑和不安,这也造成的人际交往障碍。同时,经济上的拮据也限制了贫困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自我封闭的性格,这使得他们很难从学校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因此,不少贫困生也受到网络普遍化的影响,逐渐开始依赖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他们沉溺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希望从网络世界中寻找一份安慰和倾诉,很多人可能越陷越深,甚至成瘾。这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业,也让他们越来越孤僻,当今网络世界的复杂和价值观的混乱极易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各贫困资助存在误区

现在,随着人们对高校贫困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不少来自国家、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这些资助种类的增多、受助面的扩大和资助力度的加强都为贫苦生们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但是艺术类贫困生在长期的经济困扰下,面对资助也容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和反应。有些人面对别人提供的资助,不仅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客观地看待,还易引起敏感、多疑、内心波动等情况,甚至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资助者产生抵触情绪。而另一些同学则相反,他们认为受资助是理所然的,很容易就接受了,但是却没有任何感恩之心,而且还形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依赖。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以经济的形式资助的同时,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的不到位,导致有些同学拖欠贷款、违反诚信承诺书内容等不诚信行为也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贫困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而研究一些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十分必要。

二、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完善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机制

当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对大学生来说,网络不仅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已经普遍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所以,利用新媒体完善艺术类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机制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都普遍利用QQ群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且结合传统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方式,但是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很多学生都羞于接受,微信的普及能够帮助老师们及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修补面对面的尴尬。高校还可以同过微信群设立贫困生交流平台,积极的展开集体的心理探讨,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

另外,还可以将网络媒体应用于勤工助学,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有特色的勤工助学岗位,及时的通过微信招募。目前演出市场十分活跃,在不影响贫困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这些实践性强的演出或协作演出的活动,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和督促。不仅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地找回自信心,从而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积极开展贫困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训练

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针对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的情况积极开展人际沟通方面的团体训练。首先是自我认知的训练,通过团体讨论,让他们自己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还可以让彼此熟悉的学生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和消极面,帮助他们相互鼓励,实现自我认知的重建。

还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与贫困生的人际训练相结合,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去突破封闭的自我,通过集体协作完成活动来增加对别人的信任和理解,让他们懂得能信任别人是温暖的,而被人信任是幸福的,相互的信任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因此,这样的团体人际训练既能能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培养了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

(三)增加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其实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不良的风气和缺乏诚信的现象,大学是人生正确健康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不仅是对贫困生,对所有在校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关心和资助他们的师长,感恩关心帮助他们的同学,容易让人产生对生活的知足之心。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形势政策课或者班级社团活动来加强。

三、艺术院校贫困生的管理策略

(一)落实好各种资助和奖学金工作

当前,各大高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有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设立了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并且实施了勤工助学、发放困难补助等辅助措施,试图从经济上给与贫困生适当的资助。如何将各项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公开、公正、公平的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艺术类贫困生是管理的重点。学校还可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安排贫困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业余兼职的工作机会,鼓励贫困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园,多接触社会。这样不仅能增加经济来源,还能培养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增强社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为毕业后更好的m应社会做准备。但是,有的贫困生碍于自尊心和面子还不能都接受这样的资助,所以,学生工作部门还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现状引导教育他们积极发挥主观性和能动性,并且要引导他们懂得去感恩,去回报。

管理部门还可以举办特别节日慰问,寒暑假爱心助回家等活动让贫困生感受到校园如家一般的温暖。艺术类院校还可依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开展帮助贫困生的特色活动,比如专业性学习用品的捐赠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同时开展。还可以在贫困生中推举典型,积极宣传,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二)营造朴实的校园消费风气

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还应该营造朴实的校园消费风气。众做周知,艺术院校的多数学生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当前提倡消费的社会环境,容易形成攀比的消费之风,大学生将高消费视为一种另类的时尚。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用,而是提倡追求名牌,追逐时尚,校园的学习风气也不如从前。因此,作为树德育人的高校应该开展各种提倡节俭和朴素的主题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个重学术学识轻奢华时尚的健康学习氛围。朴实健康的校园风气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总之,艺术类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是艺术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各个高校都应采取一切措施加强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完善,让他们从弱势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向社会,成为健康快乐的高校学子。

参考文献:

[1]兰明.心理健康的哲学智慧[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2]杨眉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4(12).

上一篇:谈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 下一篇:话镜子谈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