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时间:2022-09-20 03:21:1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从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几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教学的载体,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总体的筹划和调节,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主要有哪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开展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小学生数学基础、思维特点、数学的综合能力等参差不齐,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其有效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生活经验等进行数学教学的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开展教学,就会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出积极意义。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自己事先的备课教案进行的,这种方式往往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恰当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强大的“磁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各个知识点,学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首先自己解读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印象,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则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使问题迎刃而解,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如何去看懂例题、插图、如何理解练习题的要求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老师的课堂引导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由此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首先,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要面面俱到,使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自主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在遇到实在难以克服的学习障碍时,再向教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做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更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自,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的设计中密切联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的解答。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强化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吸取知识,因此,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要联系教材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到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知识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做了3个圆纸片,其直径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然后我再指导学生将这些圆纸片在有厘米刻度的尺子上滚动一周,并分别记录每个圆纸片滚动的长度,并分别用这个长度除以圆的直径,由此得出了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使学生由此发现:圆的周长要比其直径多出3倍多,根据这个实践结果我告诉学生,这个数据就是我们学习的圆周率,在接下来的圆周长的推导公式的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教学效率也得到提升。

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够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设计问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恰当的高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设问后,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还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多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当有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的思考,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很多,需要我们小学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小学生的自身的认知特点、思维规律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构建了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显性表现及研究[J].小学时代:教师.2009(12):60-60

[2]张桂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9(29):91-91

[3]王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初探[J].教师.2009(18):88-88

[4]张益萍.操作活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功能[J].科教文汇.2008(17):82-82

[5]张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莱钢科技.2004(04):74-75

上一篇:对合并后学校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适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