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教育初探

时间:2022-09-20 03:01:50

新媒体艺术教育初探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新媒体艺术的特征表现在创作自由化、手法多样化、艺术语言表达加强等方面。在这场信息革命来临之前,做好学科调整、人才整合的准备,才能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共生的格局中积极面对信息革命带来的转变和契机。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艺术教育 现状

一 新媒体艺术的兴起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机械工程原理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艺术理念就已经不仅局限在人文思想的有限范围之内,开始出现和科学技术相融合的端倪。到了20世纪,三大技术革命(电话的发明、电力的广泛使用、铁路系统的普及)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20世纪90年代,信息交流技术即全球性网络工具的汇总和交流,引发了第四次革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因特网的出现,这种主要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网络技术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且成为前卫艺术家的创作新宠。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呈现一种反叛和挑战传统美学的姿态,随着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古典艺术强调写实和客观再现物象的观念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化和风格化的创作理念。新媒体艺术从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是西方20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之一。新媒体艺术涵括的范围十分广阔,除了数字视频和录像艺术以外,还包括了网络艺术、计算机图形、电脑动画、计算机交互式媒体、电子音乐制作、激光艺术、机器人技术等,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复合产物。简而言之,新媒体艺术作为嫁接在传播学上的艺术概念。是指以新科技手段,借助电脑、录像、网络、等数字传播技术整合发展起来的新型艺术形态。

二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1 艺术创作的自由性

新媒体作为20世纪集全面信息化为一体的新生媒介,在传播方式上摆脱了传统媒体严格的“把关人”机制(gatekeeping),把关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中,“把关人”主要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编辑或者记者。在新媒体艺术传播时代,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以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作品,新媒体给与人们一个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平台。

传统艺术是在体力劳动分工的阶级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因此而出现的“精英艺术”往往以满足权贵阶层的审美享受为优先创作条件,在创作主题上侧重于表现“重大议题”,即以宗教政治概念或者宣扬道德规范等社会功能为主体,充分表明传统艺术服务于政治宗教的从属地位。同时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下,“精英艺术”无法流向普通民众,这就造成了带有鲜明阶级性的“精英式艺术”与“平民式艺术”间的鸿沟。而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例,人们只要通过上传和下载,就能自由的创造和分享各种艺术作品,阶级等级的概念被模糊化了。在创作内容上,新媒体艺术也摒弃了单一程式化的创作主题,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业化时代科技对让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一全新领域内。新媒体艺术更多表现的是创作者的自我情感和体验。这些变化使得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平民化,通俗化和个性化。

新媒体艺术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艺术消费文化并重建了艺术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创作者,艺术消费者与艺术生产者之间不再有明显的鸿沟,在消费和创造的两重身份中,新媒体艺术创作者的本地化和业余户,造成网络艺术环境混乱而又丰富。以往掌握在专业艺术群体手中的艺术特权被下放到普通阶层中,让艺术的创作更加民主自由和大众化,艺术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商品消费环节。审美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权贵精英阶层之内,而凭借着新媒体的传播进入大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层面。

2 创作手法多元化

传统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和艺术特征,这些都是人类艺术的瑰宝,然而传统艺术教育单向度的强调历史感的思维定势局限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绘画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都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对真实物体的平面化再现,即强调画面的真实感这一理念。因此将传授“绘画或者其他制作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同时传统的美术教育老师在专业技能上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这些训练包括:素描,光影,色彩等。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技术大规模运用的取代了手工制作,新媒体艺术集合了文本、声音、图像、信息交互等功用于一体。相较于传统艺术,它是以非物质形态呈现,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运用技术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以绘画比例,以往的画笔油彩被各种软件取代,Photoshop Illustrator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大量出现,让很多没有经过传统素描色彩训练的非专业画家也走向艺术创作,新媒体时代的插画更多是一种图形的拼凑,这让插画的传统艺术魅力消失殆尽。新媒体艺术本身继承了其字化的特性即非线性,多维性和自我更新传播。2004年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览上展出的“波贝克光年”,是一个互动DVD装置,混合了新旧技术,其中包含颇具特色的绘图,数字动画,卫星图像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在作品设计的虚拟空间里再现了整个世界,是一种特殊的以三维空间编织的山峦起伏的景象。作品熔新、旧于一炉,利用了色彩、线条、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杂糅的技巧。在作品的空间内,重新想象了一个由一系列三维拓扑的地形构成的世界,显得寂静而神秘,充分表现了新媒体时代艺术创作手法的多元化。

3 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充分加强

新媒体最大的特性就是社会化,这种特性使艺术创新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画室的狭小天地里,而变为在何时何地都能发生。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全球传播,让信息得到最大的共享。尽管有些地区和国家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会某种程度上的屏蔽信息,但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受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要小得多。

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随着媒体数字化,网络开始成为所有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大融合,音乐可以转移到网上,纸质绘画可以转移到网上,电影也可以转移到网上,新媒体中可以有电影、电视、绘画、戏剧、雕塑、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形态,这也意味着过去相互独立分割的艺术形式开始变得相互依存和互相紧密联系。新媒体艺术的兼容性表现在时空关系,人及媒介的关系方面,新媒体使得艺术交流跨越了国界地区民族的壁垒,让人们用数字化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借鉴不同的艺术理念。

三 我国新媒体教育现状

1 提高师资及软硬件水平

就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师资力量是核心,硬件配置为必备条件。新媒体艺术专业是文理综合的复合型学科,需要的是新型的复合型教师,他们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美术基础和深厚的人文知识,同时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制图和设计能力。新媒体领域涉及的软件非常多,比如“3D方向的3DMax,Maya,AutoCAD等。由于我国艺术教育模式长期处在学院派的精英教学,导致此方面的教师知识构成和积累偏向于理论和学术化,这就无法满足新媒体专业对技术和科技能力的要求,造成新媒体艺术教育很难得到稳定而又素质优秀的师资资源的现状。目前采用的外聘专家和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相结合的解决办法依然显得捉襟见肘,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忽视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新学科造成的严重阻碍。

我国新媒体艺术专业现状比较复杂,从教育机构来看,规模大的是综合型高校的专业化教学,这种依托于综合大学的新媒体艺术专业有以下优势:硬件条件好,便于整合资源。新媒体技术是一门文理综合的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大学在让学生可以享受到多种媒介相融合的创作能力。同时在提供理论资源方面也优于专业性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综合性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相对知识面较广,学科知识也较为扎实,综合素质更高,更容易适应相关专业机构的人才需求。在硬件设备方面,由于新媒体学科的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设备的投入往往决定所搭建专业平台的优劣,也是吸引师资人才的有力保障。部分高校在资金不足的状况下,盲目跟风开办新媒体专业,导致学生入学后,教学硬件匹配跟不上,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新媒体艺术这种时代性很强的专业,必须紧跟科技、经济、文化、市场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体系。

2 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革新

我国的艺术教育先后引进了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和苏联现实主义艺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至今仍未发生重大变动。然而随着西方新艺术理念例如包豪斯,国际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出现和传入,中国的艺术教育也开始出现缓慢变革。传统艺术教育的“精英”模式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的教学,培养模式的单一很容易造成“知识型劳动力过剩”。以我国研究生培养为例,2009年后,我国教育部将研究生划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就是为了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培养多方向的高等教育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市场完全脱节,忽视了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没有实现“大众教育”的目标。而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来看,此专业需要的主要是市场应用型人才,以新媒体的动画专业为例“200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17亿人民币,2005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人民币,中国的动漫市场还有1000亿的产值空间有待开发。而在不久的将来,由多媒体产业带动的信息娱乐,电子游戏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人们的审美范式,让本来相互孤立的艺术形式如戏剧,音乐,绘画等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它将精英式的艺术品信息化处理后变为消费商品投入市场,传统的艺术市场在新媒体艺术的市场的庞大规模面前只能相形见绌。艺术院校需要调整教学结构,在培养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用以适应新媒体艺术专业对市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新媒体时代高度技术化和标准化信息化的特点,让市场的概念在艺术领域得到空前的加强,新媒体专业与高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者必须时刻加强与市场的互动,调整和改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

3 结合新媒体特性设置课程

新媒体将各媒体集合成一个彼此补充、密切相关的信息有机体,为人们提供更为方便和友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它与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一致,通过连接技术,可使用户在阅读和检索过程中从一个问题跳跃到与其相关的各类问题中,而不必按照原有的顺序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学习效率。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年轻人个体,在艺术学习方面,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个性,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经历。程式化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艺术教育了。

在课程设置上,首要的应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造型、色彩和设计基础。其次是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包括社会审美研究、设计方法论、设计史学等理论性课程,这些理论作为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新媒体,通过小组讨论、PPT演示、以兴趣为主导自我探究、与不同方向的学生合作创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在专业软件的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设计个性,以技巧性学习为主,有针对的进行创作练习。

四 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艺术强调手工的制作方式被彻底改变。电脑几乎取代了所有的传统创作手法,新媒体以集合文本、声音、图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艺术创作的新兴载体。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在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互斥到协调,矛盾到融合的过程。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看到艺术教育在数字媒体的配合下产生新的活力。

上一篇:花开之日,一起书写我们的故事 下一篇:哈尔滨的金属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