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后台.归因

时间:2022-09-20 02:13:05

从2010年11月10日开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隆重推出了“回眸十一五”系列报道《我的这五年》,首次聚焦“普通人的中国梦”,每天为观众讲述一个寻常百姓的故事,前后持续了四个多月,共一百多集。同样是主题报道,这次报道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久久不能释怀。那么,这些报道中究竟有哪些元素吸引并打动了我们?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今后借鉴和汲取?以下,笔者从表情信息公共化、前台信息后台化、归因模式理性化等层面来加以剖析。

表情信息的公共化

传播是有意识地进行,表情则是无意识地“流露”。在电视上,表情的重要性通常超过语言,“电视上演讲的政治家即使引用了其他人的文章或诗句,这也能反映出他的个人哲学,这也会使观众高兴。相反,如果某位政治家让别人代替自己发表媒介演讲,他将会疏远观众,即使那些话都是政治家亲自写的,效果也一样。”①可以说,电视上丰富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表情内容而不是传播内容。

在《我的这五年》大型系列报道中,作为公民的个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表情信息成为报道的主体,进入了公共视野。看完报道后,观众可能不一定会记得主人公在这五年当中到底取得了哪些成就,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却给观众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如长期坚守大山无暇顾及家庭而在班会上向女儿道歉的青年教师冯雪红;靠卖羊肉串维持生计却矢志资助贫困学生的朴实汉子阿里木;怀抱着拍电影的朴素愿望并坚持不懈一点点靠近梦想的彭家兄弟;骑着自行车上街以防代管、以帮代管的“最美城管”杨维勋……这些人物的一幕幕影像活生生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与表情内容的传递相适宜,系列报道很多都采用了第一视角、访谈、音乐等表现手段。如《孙恒:音乐老师变身博物馆馆长》开篇就是一段内心独白:“我叫孙恒,今年35了。我出来打工12年了,过很多工作,有过很多梦想,也实现了一些。比如他们叫我团长,因为我是新工人艺术团的团长;他们叫我校长,因为我是同心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但说实话,再怎么做梦,也没想到我能成为一名馆长。现在我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馆长。”而《阿里木:卖羊肉串的慈善家》则在报道的最后安排了一段配乐的、类似意识流的心愿表白:“我觉得我烤的羊肉串太好吃了,我太厉害了,旺季的时候我就想烤羊肉串,淡季的时候我就想娶老婆,我要一个不打麻将的老婆……”这些无疑进一步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

前台信息的后台化

任何人在一个环境中的行为都可被分为两类: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在前台,他们要扮演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概念的社会角色;在后台,他们可以放松地演练、琢磨将来演出的策略。新媒介环境下,人人都是公民记者,人人都可随时信息,前台信息和后台信息的交织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消费习惯逐渐被观众所接受。而以往传统媒体单一的前台信息或前台信息与后台信息的不一致都会极大地降低报道的公信力。

当然,所谓的前台、后台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说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是前台的话,那么,诸多小人物的艰苦奋斗就是后台;如果说典型人物的事迹是前台的话,那么,他们为此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就是后台;如果说他们的态度是前台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就成为了后台。后台信息往往因为比前台信息显得更真切、更诚实而更容易得到认同。因此,如何来分配、组合前台信息与后台信息,就决定了一则报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在《我的这五年》中,围绕成就的人的奋斗和拼搏成为了前台,而政策的雨露、时代的进步则成为了后台。如致力于打造百年农业企业的卢国平,如果没有粮食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好政策,恐怕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建成北京最大养老院的宋玉梅,如果没有国家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最后也只能宣布破产;还有让集团70-80%的员工都能买房、买车的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原沈阳杂技团)董事长安宁,如果没有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他和他的员工恐怕也只能黯然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但是,这些主题信息在报道中并非显性的、前台的,而是隐性的、后台的,这种主题的“退却”反而使得内容更加真实可信、深入人心。

归因模式的理性化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行为的解释主要有两类:一是认为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情境因素所致,被称为外向归因;二是将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行为者个人性格或其所具条件,被称为内向归因。②

而对于成就报道或主题报道来说,其实也都涉及到一个归因的问题。在《我的这五年》系列报道中,归因是多元的,也是客观务实的。报道中的这些主人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既得益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也是个人坚守梦想并努力奋斗使然。因此,我们看到,每篇报道的最后,记者现场出镜都会提到“理想”“梦想”“幸福感”“人生价值”这样的字眼。如《彭家兄弟:一部传奇电影的诞生》中最后说道:“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对于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就像种子一样种在了我们的心田,长大以后有些梦想并没有走远也没有消失,只是被我们深深地埋在了心灵深处。如果用虔诚的情怀去善待这些梦想,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们就会发芽,就会结果,就会梦想成真。”再如《付新华:寻找心中的萤火虫》中,记者最后说:“付新华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浮华之下,虽然理想的光亮有时候会显得很微弱,但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寻去守护,因为它终将照亮我们的人生。”这里的归因,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呛人的宣传味道,而是一种基于现实考虑的、与观众之间的心灵对话。这种对于成功的归因是开放的、多元的,也是能引发观众思考并被观众所接受的。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

注释:

①[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97页。

②陈红梅:《框架与归因――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上一篇:主持人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 下一篇:《民工博客》 :一位农民工对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