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感悟《山中访友》

时间:2022-09-20 01:48:3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熏陶情感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我们只有在读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描绘了山中的一幅幅美景,作者用动情的话语,与“山中众朋友”交流心声,抒发了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之情。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更需要靠读去感悟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先来初读课文,同时,从文中摘取有关信息。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作者把这些朋友分别称为自己的:老朋友(古桥)、知己(树)、姐姐(山泉)、妹妹(溪流)、大嫂(白云)、大哥(瀑布)、爷爷(悬崖)、弟弟(云雀)、小弟弟(蚂蚁)。在朗读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精读课文,探究质疑

我们来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并在读中质疑问难:1.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2.课文最后说雷阵雨来了,“我”跑到大树底下躲避,是否符合情理?我是这样理解的:

1.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从而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们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2.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文学作品虽然可以虚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这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要迷信权威。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美的情感是通过美的语言来表达的。作者是如何通过美的语言表达喜悦的心情的呢?

首先,我们可以品味一下课文的人称变换之美。

我们来看课文第三段,如果这样改:我第一个去看古桥,它已经在涧水上存在了几百年。多少年来,它把无数人马渡过彼岸,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唯有它以应有的姿态,屹立在那里,永不改变。

然后进行比较:课文第三段首先向读者介绍“我”要访问的朋友,然后用第二人称与古桥交心,交流感情,非常的亲切,就像是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交流感情;改写后的文段用的是第三人称“它”,感觉不是老朋友,不亲切。细细品味,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变换,非常灵活而且巧妙。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其次,我们可以品味课文奇妙浪漫的想象比喻之美。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句主要描写了悬崖爷爷的外貌和它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喜爱悬崖爷爷的思想感情。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这个比喻句突出了山泉明净的特点,而且也突出了姑娘爱美的天性,再加上拟人,就更加生动了。

我们可以在朗读中想象景物的栩栩如生,体味精美的语言。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四、赏读课文,体会情感

“美文不厌百回读,益友何妨去复来。”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我们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对话交流,与文章产生共鸣。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我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加关注自然环境。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同学们,让我们在读中去感悟这篇课文吧!

上一篇:在小说的世界里自由穿行 下一篇: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