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和生活中悟“禅”

时间:2022-09-21 08:49:35

在读书和生活中悟“禅”

摘 要: 本文从读书和生活两个方面分析了领悟“禅意”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领悟的基础上培养“禅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键词:“禅”意 读书 生活

对许多人来说,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对我而言同样如此。从学生成为教师,从“学习”到“教学”,都离不开一个“学”字。而在这漫漫长路上,我努力有所积累,有所沉淀。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几年的教师生涯,在摸索中前行的我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

“学”的渠道从来都不止在课堂内外与老师交流读书,在平时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中,“学”无所不在。下面我将从以上罗列的这几点出发,浅谈其中的“禅”。

对于“禅”,“90后”,乃至“00后”的学生群体已经越来越不了解其义。可这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思想,并不仅仅意味着,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态度。“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指在读书时能够静下心来,在生活中能以己度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禅意”所拥有的独特魅力,不但能使其世代传承,而且能成为年轻或是不再年轻的我们心中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

一、读书中的“禅”

中国有句古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如今的父母,大多还是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学习成绩好,取得高学历,找到好工作。于是,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们就拼尽全力,让孩子上口碑好的幼儿园小学,然后是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只要孩子们有意愿,父母就一定会做他们坚强的经济后盾。当然,父母如此大的期望,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当今社会,充斥着如此多的诱惑,对于定力不足的孩子们来说,真是极大的挑战。如各色的言情小说网游小说漫画故事;电视网络游戏;众多的娱乐场所:网吧KTV溜冰场、游戏厅。如此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时不时就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受。

虽然我做教师没有很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也不丰富,但学生们课堂上的百态却见得不少。课堂上不断走神,一问三不知,茫茫然不知所以的样子,或是做着自以为老师看不到的小动作,玩手机,看杂志,或是偷偷埋头小睡。成为班主任之后,孩子们期中期末的自我小结中往往少不了对自己的反省――静不下心来。是的,“静下心”,就是一种禅意。这里所说的静下心来,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认清自己的目标,在该埋头苦读全神贯注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往往在开学初期,学生们都会立下壮志,在父母师长的殷殷期盼下,下定决心埋头苦读,去除杂念。可惜的是这样的情况往往只能持续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左右,渐渐地,学生制订的各项计划便会因各种各样的诱惑而抛至脑后。倘若在这个时候,能静下心来,再坚持一下,就会有不少收获,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向目标前进,坚持自己的计划。

说到如何守住这一份“禅意”,不如多读书。这里所说的书,不再是适用于少男少女的各类杂志,也不是冒着爱情的梦幻泡泡的言情小说或武侠小说,不是追星专用的各种八卦书刊,而是中外名著。

二、生活中的“禅”

学生们在进入学校之后,出现了两种分类:走读生和住宿生。对于走读生来说,生活和以前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基本上还是“学校――家”两点一线。但是对于住宿生,尤其是从未离家住宿的学生来说,新的生活和过往大不相同。

首先谈谈住宿生。刚刚开始集体生活时,学生们大多相敬如宾,不管是对舍友,还是对隔壁宿舍的同学,或是宿舍管理老师,都能做到彬彬有礼,谦让待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临行前父母的耳提面命,另一方面是自己刚进学校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在起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位“小王子”、“小公主”身上,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一直以来,娇生惯养让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棱角,于是摩擦口角在所难免。渐渐地,一个宿舍里也会分为好几个小团体。比较普遍的,是以地域来划分,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学生,往往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如果与同学发生矛盾,“老乡们”就会挺身而出。在一次次的矛盾中,有些曾经关系还算不错的朋友,都成为陌路人。

引起宿舍内矛盾的多半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谁先使用淋浴间,谁不小心动了别人的私人物品。大一点的,无非是生活习惯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晚上打呼,那么平时睡得较浅的舍友就要受苦了。或是轮到某个学生值日,宿舍里有的学生没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从而影响到值日生的成绩和宿舍的评优。其实,只要学生们平时多为别人着想一点,收敛自己的脾气,同学之间以诚相待,以己度人,保持平静淡定,很多矛盾就可以及时化解。

走读生的身上也会同样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说走读生之间的关系,走读生与住宿生之间的关系,乃至走读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住宿生不同的是,走读生每天都会与父母接触,孩子的翅膀越长越“硬”,对于父母的许多忠告或是管理方式会心生不满,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或是管得太多,一心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如果在此时,为人子女的孩子们能想起,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看到父母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也许,理解父母就会容易得多。

以己度人,以诚相待,试着相互理解,守住心中的一丝平静淡定,倘若能拥有这些特质,生活将充满阳光,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受益匪浅。

如何拥有生活中的这一份“禅意”呢?多出去走走。说到出去走走,很多学生都会想起春游、秋游、团日活动……地点也大多集中在各类市内的小公园,主题不外乎野餐或是野炊。想得远一点的,就是各个有名的游乐园,比如说上海的欢乐谷,江苏省内的苏州乐园,常州恐龙园……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地方。

这些年出国旅行变得越来越普及,不少出国游玩的游客都会发现,在旅行社为自己指定的旅行路线中,总会安排不少有着宗教意义的建筑作为观光景点。在佛教盛行的东亚国家,是寺庙、宝塔;而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国家,则是教堂。为什么旅行社们会不约而同地进行这样的选择?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沉淀着上百年或是上千年的文化底蕴的建筑,无疑是每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宝。在游客们为它们或古朴或精致的外在惊叹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的享受。在这些建筑中游览时,游客不必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只要有一颗不算浮躁的心,就能在流连其中时有所收获。

2010年4月,我去了常州的天宁寺。登上塔顶,耳边响起的是塔顶的铜铃在微风轻拂下发出的清越而舒缓的悦耳铃声;极目远眺,眼前是绽放在初春的朵朵红梅。在那一刻,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脑中纷繁的杂念在铃声、春风、美景的陪伴下远去。而我的心中则有一种通透、静醒之感。静下心来,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容易又如此珍贵。

学生们大多去过寺庙,因为国内的旅游,不管是长线还是短线,有名的寺庙都会排上日程。倘若以后再有机会去,不妨逃离香客的人群,找一处清净所在,俯瞰众生,体会这似浓且淡的丝丝“禅意”……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需要时间,而大部分学生都不缺时间。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呢?总有些孩子会陷入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似乎自己已经很成熟,可以独当一面,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一系列决定。于是,很多有着不少空闲时间的学生投入到竞争激烈的“兼职”大战中。不仅仅是寒暑假,就连平时的课余时间也会利用起来。穿梭于学校附近的各类快餐店、奶茶店或是在兼职中心报名,通过一次次的面试成为短期工,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从指缝间滑过。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首先,倘若家中经济并不困难,父母完全有能力培养自己,那么,把该用来学习的时间用来打工,是多么浪费。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只要能定下心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就不难。但如果把时间浪费掉,未来真的只会“后悔莫及”。又或者家中条件不够好,学生想通过打工为父母减轻压力,也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兼职,都是体力劳动。一方面,曾经有过体力劳动的“工作经验”,在未来的求职中并没有优势。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廉价劳动,在金钱方面的收益不可能多高。而对于即便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也愿意尽力培养自己的父母来说,倘若知道自己的儿女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打工”上,该多么辛酸。要回报父母,在求学阶段,学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为以后的求职增加资本。简单来说,就是读万卷书。

在这里,我想重新诠释一下文章中“读万卷书”的含义。除了学好学校布置下来的各项科目外,不妨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尤其是职业走向,并且有意识地向目标前进。倘若未来想成为英语老师,就应该在英语不断考级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表达能力。如果毕业后想去外贸公司发展,不如现在就多了解单证员报关员方面的信息……未来有很多可能性,但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内的书本知识,未来就只有一个结局――毕业=失业。总而言之,在求学阶段,多读书,读好书,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读,才是我所指的“读万卷书”。

最后,讲“行万里路”。在文章的前面两个部分,我已经从“读书”和“生活”两方面,分析了“禅意”的作用。有一份平稳的心态,学生们可以“读万卷书”。而在这份平稳中加一点点“求索”,不妨“行万里路”。在旅程中,学生们可以得到心灵的平静,从而更好地生活。这样的人生该多么充实,而这充实的生活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又该多么可贵。要给“读书”和“生活”注入一点“禅意”,在读书和生活中领悟“禅”,寻找“禅”。周而复始,年轻人会迅速褪去青涩的外壳,快快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思想、理论、教育.2004.1.

[2]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思想、理论、教育.2004.1.

[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教育导刊,2003.12.

[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12,(12).

[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教书育人,2004.10.

上一篇:愿明天的太阳更辉煌 下一篇:柔性管理策略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