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在读数时指针为什么要达满偏刻度的1/3以上

时间:2022-09-04 09:41:10

电表在读数时指针为什么要达满偏刻度的1/3以上

在物理实验中,在电流表或电压表(以下简称电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 指针的偏转角度越大,电表读数的误差越小.电表指针为什么一般要达满偏刻度的1/3以上读数才比较精确,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电表的准确度、不确定度的概念以及不确定度对误差的影响.

1电表的准确度与不确定度

1.1电表的准确度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测量场所的温度异常或剧烈变化等将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因为温度的变化会使电表读数的误差增大,从而降低其准确度.电表受温度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改变了构成仪表关键结构件材料性能的结果.如环境温度变化后常使仪表产生反作用力矩的游丝的弹性发生变化,从而使仪表值随之产生变化;还可以使形成磁场的永久磁场的磁性发生变化,使仪表的作用力矩的大小发生变化;此外,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构成仪表的线路的电阻,以及各种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的参数均会产生变化,最终结果都将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我国工业仪表将准确度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实验室中使用的电表的直流档准确度等级一般为2.5级,交流档准确度等级一般为5.0级.

1.2测量的不确定度

为了估计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我们把实验结果写出如下形式:Y=N±ΔN.其中Y代表物理量,N为该物理量的测量值,而其中的ΔN就是不确定度,代表测量值N的不确定程度,也是对测量误差的可能取值的测度,或者说,是对待测量值可能存在范围的估计.例如:实验室中使用的电表的准确度等级为2.5级,用此准确度等级的电压表在测量某电压大小时,选用了0~100 V的量程时,它的测量值可能存在范围为±2. 5V,即当测量的真实电压值为80.0 V 时,它的测量值可能为80.0±2. 5V,当测量的真实电压为1.0V值 时,它的测量值可能为1.0±2. 5 V;而若选用了0~10 V的量程时,它的测量值可能存在范围为±0.25 V,即当测量的真实值电压为8.0 V 时,它的测量值可能为8.0±0.25 V,当测量的真实值电压为1.0 V 时,它的测量值可能为1.0±0.25 V.也就是说,对同一块电表,在其量程选定的情况下,其测量的不确定度是一定的.

2合理选择量程,减小不确定度对测量的相对误差

在电学实验中,电表读数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确定的电表的前提下,为使实验的测量数据更加精确,电表量程的合理选择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某次实验中,若待测电压为2.8 V,现有一块0~3 V和0~15 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虽然电表的两个量程都安全,但是我们会选择0~3 V这个较小的量程以提高读数的精确度,这是为什么呢?实验室中使用的电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为2.5级,若选用0~15 V的量程,则电表的指针偏转达到满偏刻度的18.67%,测量值为2.8±0.38 V,此时电表读数的相对误差为

若选用0~3 V的量程, 则电表此时的指针偏转达到满偏刻度的93.33%,测量值为2.8±0.075 V, 此时电表读数的相对误差仅为

较选用0~15 V的量程测量在读数的精确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在确保电表安全的前提下,选用较小的量程,使指针的偏转角度变大,能有效减小电表读数相对误差.所以一般要求电表的读数要达电表满偏刻度的1/3以上.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情境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高中几种常见交流电有效值的推导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