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20 01:44:05

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形同虚设,或仅为测试而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基于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尝试对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 普通话 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语言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之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乃至今后的发展。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的现实情况却是:一方面,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课程——普通话课却形同虚设,多数成了普通话等级测试的考前培训课。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进行改革,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改变以往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进行高职普通话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职业语言是在不同行业惯用的已经形成定势的语言习惯和风格。职业语言能力则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一)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普通话教学改革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就着力培养学生的什么样的职业能力。现代社会职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使职业语言在不同的职业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其员工的职业语言能力加以重视,在新员工的招聘、面试、试用等诸环节中,毕业生的口才应对与交际沟通能力,尤其是职业语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毕业生就业的前途和质量。因此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普通话教学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和技能课,普通话具有理论与实践联系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综观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课上讲得更多的是应试技巧,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也仅仅局限于拿到普通话证书,这显然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相悖。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改变以往普通话教学体系,将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各专业对应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重新建构起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的普通话课程教学体系,是深化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需要。

(三)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普通话教学改革能有效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切实发挥普通话课程教学的作用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笔者了解到仅仅定位于普通话测试辅导的普通话课程,对学生没有太大吸引力,到课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北方方言区的学生,大多从小就说普通话,语音面貌较好。通过普通话测试,拿到普通话证书,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即使不听课,稍微看一看,也能顺利获得二级甲等的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普通话课缺乏兴趣,觉得可听可不听,无关紧要,普通话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也变得相当尴尬。因此,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普通话课程品位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改革思路

(一)进行职业语言能力需求调研是进行普通话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按照高职院校专业分类,我们分别进行了网上调查和现场调查及个别访谈,和各专业教师、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深入交流,弄清其工作流程和具体行为,了解其核心工作岗位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梳理总结出四个专业大类(管理类、商贸类、电子信息类、软件与传媒艺术类)的岗位特点及对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普通话课程在每个专业大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为普通话课程标准的制定及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根据职业需求重新建构高职普通话教学课程体系

在前期深入调查以及与专业教师及行业专家多次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对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做了初步探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的方法要求;另一方面了解自己专业相应职业群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熟悉专业对应的职业语言并能熟练运用,基本满足本专业工作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所选专业的热爱。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知识部分,第二层面为一般语言能力部分,第三层面为职业语言能力部分。

在基础层面中,着力巩固高职学生普通话基础知识,力求声韵调标准、规范,表达自然、流畅。结合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设置三个训练项目:声韵调基础知识、朗读、说话。运用普通话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开口说普通话,掌握本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各方面的差异,针对难点反复练习。掌握吐字归音技巧,仔细体会朗读和说话时的语气、节奏,注意情感的表达。

在一般语言能力层面上,重点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将第一层面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朗诵、演讲技能和辩论技能的训练,设置三个训练项目:朗诵、演讲、辩论。通过举办班级诗歌散文朗诵会、主题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普通话的独特魅力,同时从语言表达能力的层面,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职业语言能力层面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大类,集中训练职业语言能力。针对管理类、商贸类、电子信息类、软件与传媒艺术类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的不同特点,结合其工作过程,分别设置训练项目。如本校管理类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办公管理、物业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物流、会计等),这个专业大类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与管理相关的职业,我们设置了相应的训练项目:应聘环节、职场角色(上级、同事、客户)、工作情景(情景1、情景2、情景3等)。通过完成这些训练项目,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熟悉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语言特点,提高普通话训练的针对性,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配备安身立命的语言工具。

3.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考核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与三个层面的内容相对应,考核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为标准,第二部分是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第三部分则引入企业的评价,以教师和企业的评价做为考核的依据。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语言特点和规范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职业语言更要因行业或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时也要进一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实践和学习,了解行业文化和职业要求。

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对普通话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逐渐构建和完善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并注重不同职业或行业的特点,不断地提高教师从教技能,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职业要求发展的不同人才。

(本论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基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发展的高职普通话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GJKT-12-22。)

参考文献:

[1]郑泽宏.对普通话课程进行分层教学的思考[J].职大学报,2006,(4).

[2]罗湘明,乐虹.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设计的现状和改革[J].高教研究,2006,(8).

[3]廖广莉,腾丽.试论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兼谈“普通话”课程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郭晶,刘义青 河北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050000)

上一篇:《逍遥游》教学设计 下一篇:语文教师应努力追慕大师风范